经验是唯一价值,因为它是痛苦的结果,为了痛苦,经验在肉体上留下了痕迹,由此,把思想也转变了。这是政治家失眠的长夜和现实的苦斗。那么试问他怎么能把此种经验传授给一个以为毫不费力便可改造世界的青年理想家呢?
一个成年人又怎么能使青年接受“爱情是虚幻的”这种说法呢?这些老生常谈,于我们是充满着意义、回想和形象的。对于我们的儿女,却是空洞的、可厌的。伏佛那葛曾言:“老年人的忠告犹如冬天的太阳,虽是光亮,可不足令人温暖。”
由此可见,在青年人是反抗,在老年人是失望。于是两代人之间便发生了愤怒与埋怨的空气。最贤明的父母会用必不可少的稚气来转换这种愤懑之情。尤其在孩子的青年时代,我们应该回想起我们自己,不要去伤害那个年龄上的思想和情操。做父母的要有此种清明的头脑是不容易的。
平等的家庭会产生甘美的乐趣
父母在几个子女中间,应当把父爱和母爱尽量维持平衡,最起码要维持表面上的平等。而且应当避免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间的不和。在孩子脑海中,父母的世界不啻神仙的世界,一旦在这世界中发现神仙会发生战争时,他们就会感到痛苦,继而失去尊敬之心。
真能享受家庭之乐的父亲,能令儿女尊敬他,他也尊敬儿女,尽量限令他们遵守纪律,可不过分。这种父母,永不会遇到儿女们要求自由独立的可怕的时间。
母爱对孩子非常重要
孩子如果有福分,拥有一个真正女性的母亲,他会受她的教诲,在生命初步即懂得何谓毫无保留而不求酬报的爱。从母爱之中,他幼年便知道人间并不完全是敌害的,也有温良的接待,也有随时准备着的温柔,也有可以完全信赖而永无任何要求的人。
这样开始的人生是精神上极大的优益。凡是乐观主义者,虽然经过失败与忧患,而自始至终抱着信赖人生态度的人们,往往都是由一个温良的母亲教养起来的。反之,一个恶母,一个偏私的母亲,对于孩子是最可悲的领导者。她造成悲观主义者,造成烦恼不安的人。
家庭是何等的幸福
我们之中,有谁不曾在被人生创伤了的时候,到静寂宽容的家庭中去寻求托庇?朋友因你的聪慧魅力而爱你,但一个家庭能不为什么而爱你,因为你生长其中,你是它的血肉之一部分。
可是它比任何人群更能激你恼怒。有谁不在青年的某一阶段说过:“我感到窒息,我不能在家庭里生活下去了。他们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曼殊斐儿十八岁时,在日记上写道:“你应当走,不要留在这里!”但当她逃离了家庭,在陌生人中间病倒时,她又在日记上写道:“想象中所唯一值得热烈景慕的事是,我的祖母把我安放在床上,端给我一大杯热牛奶和面包,两手交叉着站在这里,用她美妙的声音和我说:‘哦,亲爱的……这难道不愉快吗?’啊!这是何等神奇的幸福。”(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