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全媒体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各类媒介形态,能够适配媒介的(广播、电视、手机、报纸、图书等)全部终端,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拓宽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让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已成为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追求和方向。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新兴媒体相继出现,使传统媒体受到很大冲击和挑战,广播业实现全媒体转型,需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媒体,向网络、手机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体领域进军。互联网丰富了广播的传播手段,一方面,广播节目可通过调频和互联网同时播出;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网络广播电台、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微博等传播。为了适应当今新媒体的发展要求,传统广播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满足听众需求,以互联网思维打造传统广播,积极主动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要携手互联网向新媒体有效延伸。
传统广播的内容生产应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和要素在融合发展中丰富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变革节目形态,进一步凸显广播媒体的功能和优势。
在融合发展中拓展传播路径,建立广播的渠道优势,适应新媒体用户碎片化的接收需求,对节目内容进行包装改造,将碎片化的节目内容引入新媒体,借助新媒体的各种终端,实现广播节目的融合传播,变简单的节目移植为相互助力,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内容、终端、用户的多方面连接与融合。
当下传统广播媒体要从微信和手机APP客户端方面入手,建立电台自己的APP,在客户端网络直播页面下开通互动专区,主持人与听众进行即时互动,互动既可以语音互动也可以留言文字互动,不仅传播者可以阅读点击收听,所有参与的受众也可以阅读点击收听。
近年来,广播媒体已进入智能网络﹢智能交互的广播媒体时代,音频产品化带动了整个音频市场的发展,广播媒体通过互联网扩大了电台节目的覆盖范围,融入移动互联网是当前广播媒体的重要新媒体发展战略。互联网时代,其社会化、大众化的特点,不仅推动了广播传播方式的变革,而且促成了广播新的应用模式的建立,广播媒体借助手机APP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向智能移动终端渗透,节目得以向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转型。随着受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广播的内容生产需要提前布局,重视研发,不断与新媒体融合,探索与听众互动的新形式和手段。
内容为王,做好传播内容。广播核心竞争力是产品,传统广播的音频产品要满足受众,要设计好自己的内容产品,在内容生产方面,广播媒体要适应网络环境,话语方式做到平民化、碎片化,并以需求确定供给,用精准化传播加强用户吸引力,还要借助短视频,做好音视频内容生产。
做好服务,多与听众互动。在当今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媒体环境发生了变革,传统广播节目需要适应新时期的互动模式和方法,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结合线上线下活动,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到达率,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全力打造新媒体环境下的优质广播节目。节目中可以设置各种互动话题等方式,让听众直接参与到节目的播出制作中,基于网络收听可以更加科学直观地看到各方面统计数据,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找到节目制作播出中的短板及时修正进而提升节目品质。
做好可以“看得见”的广播节目。传统广播要融入新媒体,视频直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提高互动性的办法。在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传统广播媒体开发的APP中都有视频直播的功能,而且也都在进行着视频直播,在融媒体生态环境下,广播节目随着收听场景和终端的多样化,迎来了新的机遇和竞争,需要做好广播和新媒体融合的文章,广播不但可以做视频,而且可以做文字、图像、声音兼收并蓄的全媒体。
目前,各家电台都在不断推进媒体融合,转播各类大型直播活动的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同步直播,一场实况转播,不仅通过广播传播方式传播,而且在互联网收听终端可以实现会回听、转发,通过微信公众号还实现了视听结合。在广播媒体融合发展中,广播记者在报道中,融合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采用融媒科技手段,通过全媒体呈现和互动化传播,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近来,多家电台设立直播间,在各自平台上开展线上助农扶农带货直播,受众人群通过微信公众号观看直播,把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带到百姓身边,助推地方名特优农产品销售,关注客户端受众大大增加,多场带货直播都能得到百万多的点击和关注。
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需要在变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坚守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听众信息消费主动性、参与性的行为特征以及碎片化、娱乐化的兴趣取向,通过运营方式的变革,实现传统广播融合发展的目标。广播节目随着终端的不断变化,以音频产品向听众传播信息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随着5G的到来和音频智能终端的普及,广播媒体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就更加需要做好广播的全媒体化,打造出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片新天地。(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 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