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决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的庄严承诺,该局党委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运筹帷幄、精准发力,积极构建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
在激情燃烧的驻村岁月里,在太行、吕梁山间的偏僻小山村中,该局驻村帮扶工作队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上下一心、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在三晋大地上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聚焦“头号”工程,压实攻坚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要落实落细工作举措,脱贫攻坚任务就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该局党委4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听取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难点和存在问题,安排160余万元帮扶资金开展重点扶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该局相关负责人先后4次深入帮扶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了解脱贫进展和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夯实结对帮扶,省局机关党支部与帮扶村联合开展“联学共建 结对帮扶”工作,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三次到村到户到人落实结对帮扶责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照收入、饮水、住房、教育、医疗等主要指标,以户为基,实施精准帮扶。
4月22日,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培平赴吕梁市石楼县龙交乡寨子上村调研,走访慰问老党员武云寿和贫困户王水应,实地察看了寨子上村脱贫产业项目进展情况,参观了主题为“汗水挥洒吕梁山 真情浇铸致富路”的图片展。并召开“基层党组织联学共建座谈会”,听取了脱贫攻坚情况介绍,征求当地对税务部门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七一”前夕,该局向帮扶村精心选购了党建和农业相关知识两大类书籍共200余册,价值9000余元。图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让村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坚定脱贫信心,提高致富技能,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该局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强战斗堡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坚持理论先行,强化理论武装,各帮扶村支部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两次理论学习,谈体会、找差距、想办法、拿措施,筑牢党员干部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战思想根基。省局机关党支部与帮扶村基层支部建立起紧密联系,相互联动、互促共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队的辛勤付出,获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质量
只有建立健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把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等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其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2019年,该局驻石楼县龙交乡扶贫工作队在寨子上村和兴东垣村分别设立了扶贫爱心超市,这给当地村民兑换奖励物品带来诸多便利。工作队以超市为依托,通过劳动积分奖励,引导贫困户崇劳向善,积极盘活用好扶贫超市功能,在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生产生活热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四项政策落实。2019年,寨子上村集体收益合计42.63万元。成立合作社3个,入社40户。62户小额信贷规模214.46万元。3月份开工建设寨子上村蛋托厂项目,推动贫困户务工就业20人。
健全农村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落实公益性岗位政策。寨子上村光伏收益走在全省前列,该村从光伏收益中拿出56万元,设置公益岗位13个,103人上岗,带动贫困户82户,非贫困户21户,平均户均增收达6000元。兴东垣村从光伏收益中拿出24万元用于公益岗位,48人上岗。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在石楼县龙交乡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两个村组织开展了百余人参加的爱国卫生运动,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河道、田间路等公共场所卫生治理。寨子上村被吕梁市综治委推荐为山西省“三零村”创建示范村。
如何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驻壶关帮扶工作队全面采集整理受疫情影响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外出务工就业意愿及就业服务需求,邀请山西电视台“打工直通车”进村开展就业岗位提供及咨询服务工作,解决务工就业。积极为帮扶村外出务工复工人员提供健康服务和返程服务,累计安排517人省外务工,956人省内县外务工,确保顺利返岗推动复工复产。
“十个清零”攻坚行动是关系脱贫攻坚大局和圆满收官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作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跟进、措施上务求实效,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摆脱贫困意识,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他们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92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43个,鼓励大家树立信心增强技能,通过扶贫和自身努力,早日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各个驻村工作队坚持“四夜五天”的驻村工作要求,严格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工作报告、纪律约束“四项制度”,确保帮扶力量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驻村帮扶工作队,他们用质朴的行动,真情付出,用心浇灌幸福花,足迹踏遍了帮扶村庄的每个角落,将汗水挥洒在帮扶的土地上。
2020年3月,驻石楼县龙交乡寨子上村第一书记张彦成被评为2019年度优秀公务员;2020年1月,驻该县兴东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韩剑锋,被石楼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被中共石楼县委宣传部、石楼县文明办评为第五届“最美石楼人(最美第一书记)”;2020年6月,被石楼县脱贫攻坚领导组推荐为“2020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候选人之一。
紧盯重点工作,狠抓项目落实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产业基础,可持续脱贫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把产业就业作为重点帮扶措施,方能确保已脱贫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基于此,省税务局脱贫攻坚政策支持力度、帮扶工作队工作力度始终在不断增强。如今,各个帮扶乡村的产业正在逐步壮大,乡村群众有了更多就业岗位,“家门口就业”变为现实。
该局驻壶关帮扶工作队突出项目驱动,积极帮助争取各类帮扶项目资金397万元,积极推动扶贫项目建设,为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该县绍良村依托旱地西红柿产业发展优势,采取“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建设西红柿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一期投资300万元,8月底投产,预计年产值达到900万元,将提供90个就业岗位;落实50万元资金建设小杂粮加工厂,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砖添瓦。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该县瓜掌村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全面推进古村落开发修复,发展古村落、农家乐休闲旅游,并投资10万元建设文化宣传墙,做好旅游配套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同时,各个驻村工作队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调查研究,在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小南清大力保护修复村内标志性建筑清代“凤鸳桥”,投资22万元进行修缮,确保群众安全出行的同时留住全体村民的共同记忆。
——明自掌村投资15万元,硬化拓宽入村道路725米,方便百姓出行。北大安村为方便群众劳动生产,投资16万元硬化村东田间路,覆盖耕种土地面积400余亩,并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9盏。
——土河村投资16万元改造供水管道,建设爱心高压蓄水池,彻底解决全村供水不稳定和20余户自来水入户问题,保障村民饮水安全。
……
今年,该局拨付石楼县寨子上村、兴东垣村扶贫项目经费各15万元,用于两个村的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工程。4月份以来,驻村工作队先后为寨子上村庙岭和张家沟硬化进出村路1748平米,修建安全防护墙6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为兴东垣村硬化路面1000平米,安装灯箱宣传牌3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目前,项目已全部竣工,成效明显。
他、她、他们,心无旁骛地投身脱贫攻坚,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高质量完成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全胜。
本报记者翟步庭 通讯员裴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