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论坛

时政新闻报道 创新出彩之我见

  时政报道一直在党媒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改进时政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力争让时政新闻创新出彩,才能抢占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主阵地,提升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重大主题报道应求深求广

  重大主题报道,一般是指媒体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等,专门策划的具有多层次、多角度,有深度、有规模的战役性报道。这种报道形式往往呈现出大逻辑、硬道理、大成就和大作为,主题突出、新闻性强,是党媒高度、广度、深度、力度的具体体现,是舆论重器,是时政报道的“魂”,也是报纸版面中分量最重、“颜值”最高的部分。作为党媒,谋划好、做好重大报道,正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体现和责任担当。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关键是要把握好以新取胜、以活取胜、以特取胜。要从策划入手,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新特色,全方位、多渠道,做透新闻主题,延伸和拓展新闻事实,展示事物的宏观态势和前景。要运用多种传播手段,灵活的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起上,展开集约式、轰炸式的集中报道。要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版面,抢抓民众的眼球,将更多的人吸引到这些新闻事件中来,增强民众的参与意识。
  2018年,市委提出“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众‘智’成城”大讨论活动。我们通过多次谋划,出台方案,开设专栏,提供交流探讨、互鉴互促的平台;新媒体及时跟进,运用网络化手段广泛传播。短短3个月,市委机关报共刊播专题文章114篇,编辑部连续刊发3篇大讨论综述、5篇重磅评论员文章,被兄弟媒体转载400多次,总阅读量超过200万人次。通过这一重大主题策划报道,汇聚起了全市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的前行力量。这组有高度、有广度、有特色的系列报道,被中国报业协会评为年度“重大主题报道+服务年度双十佳案例奖”。

领导活动报道应体现民本情怀

  对于领导活动的报道,很多记者陷入“八股化”趋向,大多数报道模式化现象严重,单调、呆板、枯燥,新闻性差、可读性差,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被淹没在冗文之中。
  领导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资源,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领导活动报道要想吸引读者,就要努力摆脱高高在上的说教模式、空洞内容,多去关注领导者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那些关键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学会以小见大、体现真情实感。要善于从小事件中发现挖掘新闻,用小事例说明大道理,用小事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小事例去表现重大主题,这样的新闻才能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
  2003年春天,“非典”病毒刚刚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引起重视。时任晋城市长李雁红到县里调研,内容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退耕还林、森林防火等,最后临时决定到一个乡镇检查“非典”预防工作。综合材料时,记者特意将市长检查乡镇医院预防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新闻点,将调研的主题确定为“立足防大疫 打胜攻坚战”,其它那几项调研内容仅用了一句话带过。文章见报后,市长第一时间批示:“这篇文章非常好,很提气、很鼓舞人心!”全市范围内的防控工作按照大疫情的要求铺开,迅速进入实战阶段。整个“非典”期间,晋城市的感染率在全省是最低的。这篇报道,明显区别于一般的领导活动程式化的报道,很好地体现了领导的“民本”情怀,“还原”了领导的人文关怀,虽然只有800多字,但及时传达出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可读性非常强,对全市的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善于从领导的活动中发现闪光点,报道时不拘一格进行深度挖掘,凸现新闻点,这样所报道的时政新闻才能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才能达成“双满意”。

会议报道应遵从价值规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会议报道很乏味、很干瘪,原因不是会议本身,而是我们的报道方式缺乏创新。
  会议,是各种信息的集中地,蕴藏着丰富的题材和线索,潜藏着很多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是新闻的富矿。会议报道,担负着向广大干部群众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相关决策的作用,是民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让人民满意,应该成为会议报道的第一选择。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会议报道时,要讲究报道艺术,以能不能让老百姓爱看想看有兴趣看作为基本原则。这就需要发挥新闻敏感,去充分判断和挖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那些最有趣、最鲜活的新闻露珠呈现在社会的大餐桌上。
  有经验的记者参加会议时,总善于捕捉会议过程中出现的生动而有趣的活材料,往往会有独到的发现。从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等方面去思考问题,从会议的各种资料、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新闻源,寻找新颖的角度,提炼主题,只有这样才可使一般化的新闻变得新鲜有味,吸引读者,强化宣传效果。
  有位记者参加一个小麦优良品种推介会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小麦品种不同,生产出来的面粉的用途和功效也明显的不同,这在以往的新闻中几乎没有人报道过。她及时把报道的关注点进行转移,捕捉到了有新意、有“亮点”的新闻——《你种面条麦还是馒头麦》,对会议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增色作用。这篇报道力避会议枯燥的内容,以全新的视角对相关的小麦品种和功效进行了介绍,让广大农民对小麦品种和种植技术有了更好的了解。这篇稿子也因此获得了当年度山西新闻奖的一等奖。
  跳出时政新闻报道一事一报的单一模式,注重时政新闻内容的延伸,注意事件的关联度,因时而动、随事而变,不拘一格、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把时政报道写好、写活、写精彩。(作者: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 赵文肖)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0-14期

  • 第2020-10-13期

  • 第2020-10-12期

  • 第2020-10-11期

  • 第2020-10-10期

  • 第2020-10-01期

  • 第2020-09-30期

  • 第2020-09-29期

  • 第2020-09-28期

  • 第2020-09-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