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带来的传播革命给当前的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媒体基于该种传播形式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不仅创新了报道形式,也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这一融合过程中,新媒体语境下带来的诸多变化,也导致了新闻报道风格的改变。文娱新闻是传统媒体的必要组成,由于其读者定位年轻化、女性化的特征,与新媒体用户的重合度较高,因而,如何促进文娱新闻在报道风格、写作方式、传播过程中与新媒体传播风格相适应,并且抓牢读者群、树立传播品牌,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特点、文娱新闻人员报道技巧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传统媒体文娱新闻人物报道的方法。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首先,新媒体具备信息传播优势。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可以为新闻传播的巨大信息容量提供支持。同时,受众也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有选择性地阅读需要或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可以检索到同个选题不同角度的报道;另一方面,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按照其需要来接收新闻信息,不再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
其次,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传播局限性。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是广度、深度上,都不占优势。而且,纸媒版面有限,特别是文娱类栏目,承载的信息量与新媒体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更不用说读者能通过有限的版面获取更多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新形势下,纸质媒体的编辑、记者必须在新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游戏规则”中突破局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让读者认可并接受。
二、新媒体语境下报纸采编风格的转变
在新媒体日益成为传播主流的背景下,传统纸质媒体应该积极拥抱新媒体,延伸传播触角,拓展宣传平台,打造全新的融媒体宣传矩阵,让传统媒体换发新的生机活力。
第一,改变采编风格,适应“新媒体语言”。传统媒体有自己的采编体系,新媒体出现以后,其刊载的信息都具有“新媒体”烙印,尤其是作为服务都市生活和特定区域、读者的文娱版块,其受众的年轻化、女性化特征,更需采编时做到贴近年轻群体的语言风格和阅读习惯。
第二,打破“本领恐慌”,拓展传播形式。新媒体形势下,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运营自媒体,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打破分工的壁垒,多学习、多实践,跟上新媒体发展潮流。传统媒体记者要克服“本领恐慌”,像新媒体从业人员一样,一专多能,不仅能写、能拍摄,能剪辑视频、编辑图片,还能运营微信公众号、玩得转头条抖音、弄得懂直播等。
第三,“定时定量”的传播方式,适应“实时”传播。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由于其出版发行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具有定量定时的特点。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的传播方式、传播频率、传播信息量均可做到随时、随地、按需要进行传播,真正做到全天24小时信息推送,使受众的粘合度更高,媒体与读者的互动更频繁。
三、新媒体语境下文娱新闻人物创新报道路径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由于其话语平台表达的限制,文娱新闻人物的宣传报道跟不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与特定受众的阅读习惯、信息接收需求、新媒体采编风格要求相脱离,因此,需要对传统媒体文娱新闻人物报道进行创新。
(一)创新文娱新闻人物的组织采编形式
受众,从来都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一定数量的用户群,媒体才有发展的基础,传统媒体时代如此,新媒体时代也是如此。因而,媒体只有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增加用户的黏性,才能确保自身具备更多的资本和资源,满足其更好更快发展的需求。当前,为了追赶新媒体发展趋势,各传统媒体也积极开辟新媒体传播平台,拓展了新闻宣传形式。在此背景下,文娱新闻人物的报道应从创新新闻素材的采集形式开始,按照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多次发布的文娱新闻人物采编形式作为日常采编规范进行管理。
(二)创新文娱新闻人物的传播形式
新媒体自成体系,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长久以来形成的报道的风格形式。因此,在开展文娱新闻人物报道时,应该弄清楚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传播的风格和传播的特点。比如,短视频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引入“短视频+文字+图片+动感表情图”的呈现方式,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文娱新闻人物的独特魅力,丰富报道的表达形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三)注重文娱新闻人物新闻产品的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内容的竞争。“内容为王”的经典论述不仅在传统媒体时代适用,在新媒体时代依然适用。新媒体出现的短短几年,各方面的约束管理还未成熟,“内容为王”的提出,更符合传统媒体强烈的自律属性原则。同时,文娱新闻人物的读者定位具有年轻化、女性化的特点,这也是文娱新闻人物报道风格定位的关键参考因素。基于此,在进行文娱新闻人物新闻产品生产中,应当牢牢把握“内容为王、产品创新”的内核,结合受众定位的要求,不断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生产出更多更能符合新媒体发展趋势和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
总之,新媒体时代,媒介在信息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都具有新的特点。传统媒体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重新树立新媒体在受众中的话语权,需要传统媒体人认真审视和研究,以更加灵活的采编形式、更加多样的传播方式、更加注重内容生产的决心,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作者:山西晚报社 李霈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