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是社会大众获悉新闻事件的重要媒介,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职业道德是其生命和灵魂所在,新闻业的发展与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具有关联性。就目前来看,新闻行业中还存在以职位谋私、以新闻开展交易的鄙陋现象,严重影响新闻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工作的时候必须恪尽职守,科学引导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坚守原则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于2019年12月15日重新修订,这是新时期对新闻队伍建设、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新准绳,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准则》在相关部分增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等表述,目的就是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些都是新闻记者恪守的基本底线。
(二)新闻真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新闻记者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新闻记者要努力到一线、到现场采访核实,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在面对各类复杂情况下,可能会遇到一些威胁到个人人身安全的情形,新闻记者要灵活应变,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同时,尽可能还原事情真相。
(三)责任意识
随着新媒体、自媒体出现,给传统媒体、舆论生态带来巨大冲击,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情境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公共社会有监督体制,媒体内部有员工规章,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所处复杂环境和诸多诱惑,少部分记者还是会出现“有偿新闻”“新闻打手”等打破常规道德准则的事件,追溯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记者本身职业素养不高,缺乏责任意识。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责任意识必须挺到前面。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与培养
新闻记者身上背负的不仅有自己个人责任,还承担着社会责任,背负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望,良性、正确、优质的新闻媒体报道能够有效影响社会舆论,而不真实的、虚假的新闻报道则可能煽动不利于国家治理的社会言论,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每一名新闻记者都应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新闻报道和撰写新闻作品的时候,始终恪守职业道德,努力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
(一)健全新闻机构部门的内部监管机制
就目前来看,新媒体快速冲击下,传统媒体正面临剧烈转型。在这个转型时期,行业内部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原因之一是新闻机构部门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特别是少部分新闻工作者为博取大众眼球,不惜违反行业道德“制造”新闻。为有效扭转这些事项,新闻机构部门内部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将监管机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发挥制度监管的有效性。
(二)要建立正确的政策引导机制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合理引导、管控新闻的各类业态,努力做到新闻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相协调,对于目前新闻体制的改革进程,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该在新闻界建立正常的竞争激励机制,并出台有关新闻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配套政策,以正确的政策引导新闻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最主要的是靠新闻记者自身的职业道德自律,依据正确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并约束自己的行为。首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党的政策和动向为指导,以新闻行业为荣,竭尽所能挖掘出事实真相,用正确新闻引导舆论,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新闻事件真相的需求。
(四)新闻记者要遵纪守法,科学引导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工作的时候,必须时刻遵循我国法治理念,还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平台传播法治建设成果,并利用自己的职责,监督法治工作的开展,坚持科学引导公众,在报道新闻还原事件真相时,时刻秉持伸张正义的心态,利用法治文化建设成果来引导舆论。
(五)新闻记者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必然是扎根群众当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记者,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在开展新闻工作的时候时刻扎根基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恶意夸大新闻事件,实事求是,确保新闻真相的还原,而不能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与新闻报道的理念背道而行。所以,新闻记者应该坚守道德底线,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
新闻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都和新闻记者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息息相关,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又将和社会舆论以及社会稳定产生密切联系。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三观,始终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遵纪守法,科学引导社会舆论;而新闻行业则需要不断健全新闻机构部门的内部监管机制,从制度层面消除恶意报道等行业乱象。(作者:晋中日报社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