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人文视野

和顺 和顺

  第一次看到和顺这个名字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在政府部门工作,经常给各个县写信封、寄文件。写到“和顺”县,颇有好感,和顺、和顺,和和顺顺,多好的县名啊。当时就想,如果能去和顺看一看该多好,但一直未能如愿。待到要去和顺,却是在近日,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一行三人,驾车沿着太旧高速公路,一路前行。过了平定县再转到天黎高速,又过了昔阳县,就是和顺县。
  和顺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东临河北邢台,西通太原,北连太旧高速,南下上党盆地,面积2250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和顺历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顺”县名,是因为和顺县东北和顺故城而来。
  我们下了高速路,再行驶几公里,便到了和顺县城。过了新和小桥,就是新和大街,街道两边是不高的楼房,有民居也有酒店和写字楼。街道干净,车少人稀。主街道和人行道之间做了绿化,有草坪和盛开的鲜花,空气清新,天空碧蓝。县城不大,新和大街是主街道,不过两三公里长。和顺人说,开车半个小时就可以转遍全城。
  工作结束后,我急切地问和顺有什么可以看看的地方,和顺同志推荐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云龙山森林公园,一个是许村。云龙山公园毗邻和顺县城,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森林公园,素以山川秀丽,森海浩瀚,古树参天,风光迷人而闻名于世。公园已经成了当地人休闲、健身的一个绝好去处。我们沿着修葺一新的登山路拾阶而上,身边有不少老人、孩子也悠闲的缓步前行。公园就在山中,山林亦是公园。走出不远,看到山腰间溪水流淌,蓄水为池,池子边雕刻一龙头,上写“龙泉”二字,水从龙口喷出,如飞珠泻玉。再往前走,逾百米远,豁然开朗,顿觉凉气袭人,清幽素雅,眼前是一个平坦的开阔地,四周是茂密高大的草丛林木,大树参天。正面是个戏台,右侧有个指示牌,上面写着主景区和小峡谷的指示路线。开阔地现在是人们休息的地方,过去是寺庙庙会期间唱戏、民间手工艺展示、卖小吃的地方。我们继续沿着左侧一条长长的台阶上去,是佛光寺。从佛光寺一侧继续拾级攀山,上去是一屋顶铺满金色鱼鳞瓦的大庙。从大庙旁继续上山,山顶又一平台,平台一侧开满了波斯菊花,簇拥而紧密,鲜艳夺目,招人喜爱。站在平台远眺,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头,云像一朵一朵棉絮轻轻飘过。俯览和顺县城,祥和而静谧。天地、山川、城廓和谐一体,真正侘寂之美。
  许村在和顺县东部约27公里处,现有390余户、1200余人。许村地处太行山之中,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独特,土地肥沃,盛产核桃、花椒、优质小米和玉米等。根据《和顺县志》介绍,许村是典型的中国“古村落”,春秋时就有人居住,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很多年前,我看过一篇记载许村的文章,说太行腹地、阳曲山下、清漳河畔,栖息着一个美丽、灵秀的小山村——和顺县许村。经典的牛郎织女传说,正是源于许村一带。从海拔1200米的牛郎峪村,到海拔1900米的天河梁;从王母娘娘石上磨簪留下“磨子峪”,到二郎神劈山留下的二郎峡……至今,许村周边仍保留有许多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地名和故事,和顺县也由此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许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明清老街,是村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街长300米、宽6米,街边建筑均保存着明代和清代的风格,典雅别致,特别是房屋上石雕、砖雕、木雕独具特色。作为明清时期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现存的空间形态、建筑结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以及传统技艺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一处破败的院落门口,竟然挂着“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旧址”的牌子,还有一处稍好的院落,门口挂着“许村抗战红色文化记忆展览”的牌子。可见,许村在现代民族解放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据当地人介绍,许村过去风俗纯美,守望相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即便是“破四旧”年代,许村仍然过年迎接祖先,烧香磕头。
  许村村南,人民公社时期的建筑邮电局、供销社、村委会、戏台、住宅依然保存完好。前些年,住宅建筑被几名境外艺术家租用改造成了临街落地飘窗、独立卫生间的现代别墅,他们称为“许村国际艺术公社”,这些艺术家每年夏天到此居住,过起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徜徉于山川田野,采集民情风俗。琴瑟和鸣,载歌载舞,怡然自乐、乐不思蜀。有关部门为了扩大影响,借机在此举办国际艺术节,许村国际艺术公社被誉为“中国乡村版的798”,和顺许村国际艺术节已经成为继平遥国际摄影节后,晋中市又一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
  苏东坡在《超然台记》一文中写到:“予自钱塘移守胶西,……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大意是:苏东坡从钱塘调任密州知州以后,辞别了华丽厅堂,离开了湖光山色美好景致,蜗居在柞木做椽的屋子里,往来与田野之中,做不出像样的菜,天天就吃枸杞、菊花之类,人们以为他很不快乐。一年之后,他的容颜变得丰润,白发也渐渐黑了,他也喜欢了这里醇厚的民风……由此看来,外籍艺术家在许村的生活不就是今天版的“超然台记”吗?
  晚上,同和顺的几位同志吃饭。一位长者不无自豪地说,生活在和顺,住有独立大宅,出行简单方便,西邻云龙山,东靠湿地公园,可以读经典、写小文,无噪杂之乱耳,无打拼之劳累,生活安逸,乃人生之大幸事。我以为然。

文/原建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10期

  • 第2020-11-09期

  • 第2020-11-08期

  • 第2020-11-07期

  • 第2020-11-06期

  • 第2020-11-05期

  • 第2020-11-04期

  • 第2020-11-03期

  • 第2020-11-02期

  • 第2020-11-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