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电视新闻生态环境的流变,迫使业态不断的调整,面对现状,电视新闻采编业者只有自身动力足,才能对工作有积极进取心态,紧抓新媒体下因挑战带来的业务和个人职业生涯上升渠道和空间,实现电视新闻采编业者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
一、电视新闻生态环境变迁概述及分析
新媒体时代,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既有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又有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不仅是传播模式的更新,也是传播内容的比拼,采编工作首当其冲面临挑战。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头条、搜狐、微博、微信也逐渐向视频重心转移,这些应用降低了互联网使用门槛,不断丰富“用户”的文化娱乐生活,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方法遭到冲击,但电视仍是受众的新闻报道汲取的主要来源,传统媒体的基本盘还是存在的,由电视为载体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仍能占据主导地位。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受新媒体生态环境发展、变革的牵连,一个以受众为本的“受众时代”,正在向用户至上的“用户时代”转型的时代已悄然到来。由电视新闻采编的“编辑决定你看什么”的单一中心分发,发展为微信、微博社交等新媒体带来的“你关注的重心决定你想看什么”的去中心化过程,因此,作为新媒体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的电视新闻采编生态面临着挑战,必须调整发展战略,拓展传播平台,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闯关升级,同时也力争在充满了机遇的新媒体下让采编业者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闯关升级。
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概述及分析
互联网络技术加速了新媒体时代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大众文化海啸般地淹没了精英文化,“娱乐性、商品性、消费性”的大众文化生命力旺盛,市场化路线,使电视媒介传播方式巨大改变,以严肃著称的电视新闻也被渗透,互联网电视新闻也在一步步经历着“软化”的变革。一方面在内容选择上加大软新闻的比重,一方面在形式上倾向于使“硬新闻软着陆”。内容上呈现出以突出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灾害新闻和体育新闻为主的报道,形式上呈现出新闻事件的戏剧化、悬念和煽情刺激效果,强调主持人风格化和个性化,迎合“用户”喜好,试图做到“一切以受众为中心”。较之于题材严肃、有思想性、指导性和工作性、时效性的时政新闻、科技新闻、经济新闻,在互联网中新媒体则将严肃新闻故事化、激情化、社会化,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将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至上,实现“电视新闻如同轻度娱乐,以追求轰动效应”的目的,满足受众的猎奇性和强烈的感官刺激。背离专业、新闻失实,缺乏人文关怀,一味满足受众“窥私欲”,拉低互联网中新媒体受众的文化品位。
传统电视新闻的目的,是电视新闻传播行为通过新闻对受众施加影响,最终实现其意图或目标对某人某事的潜意识价值认同,实现坚守核心价值、弘扬主流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就必定要给受众“体验的快感”和“梦幻的快感”,将新闻价值的要素: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包裹在内,达到传播良好的效果,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收视率。
受新媒体下大众文化的牵引,电视新闻也趋之若鹜走软新闻道路。各大卫视成熟的、成功的“新闻软着陆”电视新闻品牌栏目,都具备主持风格个性化、注重栏目包装、“说新闻”势头和新闻故事化等主要特点;这也是受广告融资、制作成本、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受众本位价值回归,以及媒介自身发展和电视新闻类节目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多元因素合力促成的结果。
电视新闻既是基于电视媒介的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之一,也是电视媒介用以强化特定社会结构、构建特定文化想象的重要中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对新闻信息认定、采集、加工、制作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在坚守核心价值、弘扬主流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道德的、真实的事实成为新闻工作者采编工作流程取舍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对于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国内的新闻价值这一概念由徐宝璜从美国、邵飘萍从日本引进。而所谓的新闻价值就是“对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有益的新闻客体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就是说“电视新闻客体必须是对传播主体有益的;电视新闻客体必须适合接受主体的需要的;电视新闻必须是对社会产生积极效应的。”如何在采编工作中做到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新闻价值应该是满足受众的生理需要性、满足受众的安全需要性、满足受众的社交需要性、满足受众自我实现的需要性。即采编工作是以社会效应为中心,以传播主体利益为前提,以受众利益为基础的“虽然我们关注的是受众利益,但我们主要目标是社会利益的”一个系统性的采编工作体系。只有在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中,新媒体下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才能实现传播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何种事实进行电视新闻报道的采编工作,体现何种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为采编业者初心?受众之所以会看电视新闻就是从电视新闻中学会他们想要的东西,也就是新闻价值,采编就是发现新闻价值,推动新闻事业发展,新闻价值在于满足受众需求、促进新闻事业发展和实现新闻的社会引导功能,同时,也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闻道德与之匹配。
当某一社会信息具有电视新闻价值时成为采编者眼中认为是受众的“菜”时,这盘菜并不只是感官刺激,同时,还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如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等。这些电视新闻的“附加值”,才是采编业者与受众的共情之处,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价值升华则更为重要,相信国人都不会忘记,它们确实影响了无数的国人。
老生常谈的就是电视新闻采编业者的职业素养,即加强行业自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电视新闻价值观,新媒体下电视新闻生态环境如此,切莫随波逐流,采编工作坚守本心,切不可被虚假繁荣的互联网收视率、眼球经济所迷惑,不忘初心地坚守核心价值、弘扬主流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此不变之心,应社会潮流之万变之势。
三、结语
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能不能可以更好地完成媒介坚守核心价值、弘扬主流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初心和回馈社会实现社会责任的双赢,构成因素复杂、多变。宏观来说,假设在理论当中的约束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应该是众望所归;但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宏观国家政策调控、行业自律、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价值实现及社会责任实现才能达成。政策、资源、技术、竞争的现实矛盾,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带入多变量相关性分析中,让新媒体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成为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和谐社会共同发展的期盼。(作者:太原教育电视台 段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