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济道岭上的“铁汉”们……

  济道岭地处忻州市忻府区静乐县与太原市阳曲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四面环山,山势险峻。铁汉坡,是济道岭上一组27个陡坡的名字,这组长坡,是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山西输气管理处(下称“北京管道山西处”)日常巡检的线路。
  11月上旬,忻州市最低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记者跟随“北京管道山西处”的工作人员,爬上济道岭,对沿线管道线路进行了一次“飞检”。
  铁汉坡有多难走?从披头沟、乱石坡、碎石崖等地名上就可略知一二。而一路走来,黄土、石堆、杂草,让记者不得不时刻操心着脚下的路,长约1.5公里的陡坡,记者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北京管道山西处”党委书记、处长王志伟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周都要在这段十几公里的路上走一趟,一趟下来要七八个小时。他说:“在这段路上走,崴脚、磕碰、蚊虫叮咬是常事儿,甚至还有机会和野猪、蛇打个照面!别有一番乐趣呀!”
  俗话说,济道岭“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跟随“北京管道山西处”的工作人员翻过碎石崖,上到望仙台,就到达了第一段陡坡的最高点,这里海拔1467米,迎面扑来的山风,隔着大衣都能把浑身的汗毛刮跑。不知道冬天下雪后,工作人员又怎么行走在这荒山野岭?
  管道工程师李志明告诉记者,冬天他们会根据天气变化穿上厚厚的防风服、雪地靴,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衣服被树杈挂到、被脚下的石头绊倒,下雪后更要倍加小心。
  “刚才来的时候路过的那块大石头,记得吗?2018年2月8日,那天正好是农历小年,老戎(巡线工戎文林)走到碎石崖附近的时候,发现桩体有些倾斜,就上前扶正固定,结果踩到了脚下的积雪,一下滑到,摔在一块石头上,屁股上被撕开一道大口子,足足有5厘米长!老戎在附近找了点马皮泡(一种止血草药)先敷上,捂着伤口下山走到4公里外的三交镇牛尾村卫生所。但是那个伤口太大,村里处理不了,大家又把他送到三交镇镇医院上,那个伤口最后缝了13针!我们都吓得够呛,可老戎从医院出来,没事人似地回家了。”
  指着远处的一段路,李志明给记者讲起了上面这段故事。一旁的戎文林听了,“嘿嘿”一笑,又低下头向前走去。
  行走在济道岭上的巡检员们,个个都是“铁汉”。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徒步行走在管道沿线,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守护安全。山西处辖内负责的陕京输气管道山西段,全长1027公里,穿越黄河、吕梁山区黄土塬和太行山山脉,地形地貌非常复杂。铁汉坡27道坡,倾角都在50度至70度之间,需手脚并用攀爬的陡坡就有5个。山西处的管道人,每天都要穿梭其间,身旁就是天然气管道,风险与挑战并存。巡线工以铁人般的意志品质,不畏艰险,日复一日开展工作。“北京管道山西处”成立23年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3300多亿立方米,连续安全运行8457天,为保障首都北京及管道沿线安全用气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今年面对疫情,“北京管道山西处”的职工几乎7×24小时“连轴转”。今年8月30日早上7时,好不容易轮休回家的李志明,突然收到光缆报警信息,他顾不上吃早饭,将4岁的孩子送到在医院工作的妻子那里,又急急忙忙赶回事发地点。而因为走得太急,忘记把家门钥匙留给妻子。等到他深夜回到家时,孩子已在等候在楼道里的妻子怀中睡着了……
  塌方、暗洞、杂草密布……夏天降雨后山体湿滑,冬季下雪后道路暗冰四伏,一个不小心就会跌落山底,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北京管道山西处”的“铁汉”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王永华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阳曲作业区主任,一路勤于钻研技术创新,带领作业区率先实现机组自主4K保养;罗波女儿高考和父母生病都无法回家照看,巡线时摔伤了膝盖半月都没对人提起;吕怀俊每天徒步往返于海拔1600多米的管道巡护路上,9年走过了2万多公里巡护路……
  一个人,一生情,一条路。铁汉坡“飞检”的这段路上,记者感受着“铁汉”们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坚定信念,也被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而感动着!

本报记者畅雪 通讯员李志明 王海涵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16期

  • 第2020-11-15期

  • 第2020-11-14期

  • 第2020-11-13期

  • 第2020-11-12期

  • 第2020-11-11期

  • 第2020-11-10期

  • 第2020-11-09期

  • 第2020-11-08期

  • 第2020-11-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