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提供针对性政策服务 助力提升科研能力

大同海关为高校减免税147.1万元

  本报大同11月19日讯(首席记者崔晓农)记者从大同海关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该关共为大同大学所属科研机构减免关税、增值税147.1万元。
  大同大学介孔材料研究中心是学校的重点研究中心,很多设备需要进口。为了让有限的资金更多更好用于科研,大同海关对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学校提交免税申请后,当天就能拿到海关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为学校节省了资金,扩展了介孔材料研究中心的科研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整体科研水平。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同海关进一步加快业务办理速度,优化审核流程,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申请人少跑腿”,派出业务骨干主动对接,及时提供免税政策解读和指引,帮助大同大学介孔材料研究中心在疫情期间正常维持进口设备采购计划,保障其科研项目不中断。截至目前,已经为该校开具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15份,涉及各类光谱仪、色谱仪、衍射仪等进口设备,货值152.1万美元,累计减免关税、增值税147.1万元。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大同大学介孔材料研究中心对各类有机物、碳材料的结构及特性等开展科研实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19期

  • 第2020-11-18期

  • 第2020-11-17期

  • 第2020-11-16期

  • 第2020-11-15期

  • 第2020-11-14期

  • 第2020-11-13期

  • 第2020-11-12期

  • 第2020-11-11期

  • 第2020-1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