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2月29日讯(记者姚凡)今天,记者从太原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太原市将按照“三年建设、两年巩固”的建设思路,形成“一核、两脉、三圈、四极”的森林城市总体布局,争取《国家森林城市评价体系》中五大类36项指标在2022年底全部达标。
记者了解到,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愿景为“绿水青山,森林太原”。按照太原市未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体系“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总体布局为:“一核、两脉、三圈、四极”。以太原市中心城市核心区生态景观建设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核;太原市东、西、北山形成的山脉,汾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水脉,构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串联网络;城郊森林公园城市生活生态圈,近郊平原及丘陵休闲生态圈,远郊山区防护屏障生态圈,打造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的自然屏障;以太原市四县、市即(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
同时,太原市充分结合地理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特色、未来主要规划措施及内容等综合因素开展创建工作。东部城市森林建设区,即中心城六区,重点建立城市与森林的和谐共融;西部生态保护修复区,娄烦、古交、清徐三县市重点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北部生态屏障提升区,阳曲县属京津冀生态协同圈范围,重点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打造京津华北西侧、太原北大门重要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