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不仅在社会生活层面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与税收工作有着紧密联系。《民法典》共7编、1260条,其中明确提及“税”的条款,主要集中在《民法典》第一编“总则”中的“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以及第六编“继承”中的“遗嘱继承和遗赠”制度中,涉及失踪人的财产管理、遗产分割方面的五个条款。连日来,山西省税务系统为推进税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掀起了学习《民法典》公开课的热潮。记者就《民法典》公开课学习情况,先后采访了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相关人员。
《民法典》:确立税务机关双重角色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法规处二级主任科员闫静,在深入研究《民法典》内涵并结合税收实践后表示,税务机关在《民法典》规范中具有义务主体和国家行政管理主体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民法典》中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规定同时也是对行政权力的限制,税务机关应当充分认识和尊重《民法典》中对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平等保护的理念,维护好民事主体的各项合法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另一方面,《民法典》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明确了行政机关应当履行的职责。税务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法典》作为各类税务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尺,增强诚信意识,更加注重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践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让纳税人在每一件涉税事项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全社会引导形成学习税法、遵守税法、捍卫税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民法典》人格权编对个人信息的范围、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和条件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等作了明确界定。这一规定与《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的规定相得益彰,共同守护着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
《民法典》:对税收稽查具有指导性
《民法典》的实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对税收工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晋城市税务局法制科孙星星结合稽查工作实际,谈了自己对《民法典》的认识。她说,在税务稽查实践中,涉及到个体工商户的责任承担问题,在《民法典》中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如何承担法律责任,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由此可见,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个体工商户的责任承担非常明确,即参加诉讼时以其字号以及经营者共同参加,承担责任时也秉承经营者负有无限连带责任的原则。在税收法律实践中,可以借鉴民事法律关系中个体工商户对于债务责任承担的原则,如此对稽查执行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民法典》:丰富了现行涉税规则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的民法制度迎来“民法典时代”。
国家税务总局吕梁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刘美宁说,在学习新版《民法典》中税务干部也会看到其专门设定了一些涉税规则,如关于继承,《民法典》第1159条规定“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但是,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该规定实际上丰富了税收优先权规则,即税收优先权原则上优于民事遗产继承权,但劣后于为保障继承人基本生活的继承权利。从目前的立法趋势看,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不仅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典》中得到了确立,该原则在税法中也逐步得到更多体现。如2018年通过的新《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在第8条中引入了反避税规则;紧随其后,2019年12月公布的《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亦新增了具有反避税性质的第18条。可见,随着税收法定原则的日益落实,民法中的诚实信用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也将逐步渗透并充实税法,使得体现实质课税的反避税规则成为税收立法的重点之一。
《民法典》:为完善税法奠定基础
《民法典》不仅仅是对原有民事领域法律的一个集成,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治领域的重大变化和司法实践而进行的一场法制创新。
国家税务总局介休市税务局法制股股长毛永亮表示,《民法典》很多内容与税收息息相关,如设置的居住权,有偿享有居住权是否应该征税,以及如何征税?《民法典》中对代位权和撤销权的规定,税法应如何更好衔接?《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条: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等等,以及《民法典》中已作出规定,而税法需要跟进的很多方面。《民法典》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与税收和税法更是息息相关,《民法典》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为税法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家期待着指导税收工作实践的税收相关法律的立法和实施工作在“十四五”期间会有更大突破!
本报记者王晓华 王媛 通讯员裴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