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茶叶销售的旺季。卖茶小哥黄波正在店里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听着他那一口地道的柳林话,没有人把他看作是一个外地人。
“从我来说吧,在柳林已经生活快二十年了,柳林就是我的家乡。今年,因为属于特殊时期,没有回老家过年。”谈及疫情当下就地过年的号召,黄波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
黄波的老家在河南信阳,是毛尖茶叶的主产区。许多当地的年轻人都会远走他乡,进入茶叶经营的行当,黄波也不例外。2002年,不满二十岁的他,带着家乡的毛尖茶来到柳林,开了一家小小的茶叶店铺。从小耳濡目染,黄波对茶叶从天然情感到理性认知都较为厚重。进入茶行业后,他非常注重茶叶品质,会经常跑到全国各地的茶叶产区,从源头上挑选好茶叶。品质有保障了,生意自然就风生水起。
2007年,同在柳林打工的东北姑娘张淼,走进了黄波的茶店。一个钟情于茶,温良恭让;一个积极向上,热情活泼,不经意的邂逅,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最终成就了幸福的婚姻。
从怀揣梦想离开家乡的少年郎,到远走他乡收获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黄波对柳林这方土地十分有感情,也真正融入了柳林的生活。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黄波夫妻放下各自对家乡的眷恋,在疫情期间市场冷清时候,及时对自己的茶叶店铺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城区繁华地段,盘下了宽敞店铺,并精心装修。同时,他还代理了茶行业唯一央企及中华老字号茶企中粮集团的中国茶叶,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对品牌和品质的认同与需求。黄波坚信,只要夫妻同心、努力奋斗,柳林这个第二故乡还会给予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