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最末端

——大同市连续两年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的秘诀探寻

  作为能源大省,安全生产问题一直以来就是重中之重。日前,记者从大同市应急管理局获悉,他们坚持把“末端落实”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安全生产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最末端,安全生产基础逐年夯实,连续两年大同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数据显示,大同市2019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4.29%、33.33%,2020年分别下降30.43%、34.62%;连续两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两年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成绩全省名列前茅,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做法受到国务院安委办充分肯定。

全面提升人员能力素质,打造抓末端落实的强大力量

  大同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耿建举表示,该局坚持把末端工作落实的主体“人”突出出来,采取请进来搞培训、走出去受教育、岗位锻炼成长等形式,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系统人员能力素质,打造抓末端落实的强大力量。
  2019至2020年,大同市应急管理局先后外聘专家教授4人次、集体外出学习培训2批次,组织了2期共计450人次应急管理和执法能力培训,参加应急管理网络培训4个专题、1800人次,“安全和应急管理大讲堂”4期、1100人次,选调(转隶)人员39人,提拔任用干部109人次,使应急管理系统人员的平均年龄从49岁降至46岁,激发了活力,形成了谋工作、抓创新、比落实的氛围。

保持高压态势,15年来处罚力度最大

  安全生产如何解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同市应急管理局在隐患排查整治和严罚重处这两种手段上下功夫,聚焦两个根本、强化两个手段,打造抓末端落实的高效通道。
  2021年初,大同市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中,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7292条。特别是在煤矿安全方面,不仅由72人组成的覆盖全市39座生产矿井的监管专员队伍排查隐患,还有5人小组化解风险,多角度排查治理煤矿安全隐患,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同时,大同市应急管理局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确保政企双方安全生产末端工作落实。特别是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执法必严、违法必纠。2019年煤矿行业行政处罚2624.22万元(市级共计罚款2553.72万元,县级合计罚款70.5万元),2020年行政处罚1515.936万元,是近15年来处罚力度最大的两年,倒逼企业重视风险隐患整治工作。

专家“入库”,打造末端落实的治本之策

  大同市应急管理局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科学谋划防控重大风险的硬招实招,采取有力管用的措施,不断向监管末端倾斜,为末端工作措施落实提供根本保障。
  他们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煤矿、危化、建筑施工、消防等15类专家316人“入库”,坚持“一企一策”,把技术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精准问诊,对症下药,“教”企业把安全防范措施落到末端。2020年累计出动专家290人次,上门服务企业601家次,支付专家费用71万元。
  同时,他们率先在煤矿行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办法,制定《大同市煤矿分级分类安全监管监察办法的通知》,将全市76座生产建设煤矿划分A、B、C、D四类,依据企业安全防范措施末端落实程序进行精细化监管,引导、鼓励企业在落实安全工作措施上自主发力。并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进行摸索,积累经验,逐步推行分级分类监管。
  他们大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防范措施末端落实水平。依据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积极发挥专家及第三方公司的技术支撑作用,并坚持与行政许可、监管监察执法、评优评先、考核机制等结合起来。
  近两年来,大同市42座生产煤矿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化以上、全市280家加油站和90%的危化品生产企业通过三级标准化复核,不仅提高了安全防范措施末端落实质效,也进一步打牢了安全基础。

本报记者王佳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19期

  • 第2021-03-18期

  • 第2021-03-17期

  • 第2021-03-16期

  • 第2021-03-15期

  • 第2021-03-14期

  • 第2021-03-13期

  • 第2021-03-12期

  • 第2021-03-11期

  • 第2021-03-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