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樊汉鹏博士所著的《心理学解释的哲学思考》一书,很受启发。该书于2020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视角新颖,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文风朴实,是一本借鉴心灵哲学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心理学解释“法权”问题的著作。立足独特的心理学哲学视角,回答了我们在认知科学等学科层面如何实现日常生活的心理状态,这种实现路径到底要如何构建的问题,对于高校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立足心理学研究视野,该书体现了几个基本特点:在研究问题方面,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研究路径的相统一。该书内容在自然辩证法视域下,用哲学思辨分析认知科学中涌现的问题,关注的不是心理学解释层面的“事实”问题,而是一个“法权”的问题;不是询问对应具体物理事件的心理事件是什么,而是询问对应具体物理事件的心理事件是如何产生的。沿着心理学发展史的纵向维度,对心理学解释问题进行哲学探讨有其充足的历史支撑;此书从分析哲学入手,对心理学解释层次融合问题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构思,为我们明确了一个解决意向性等问题的可行性方向。
在研究领域方面,实现了哲学与科学研究的相统一。本书从分析哲学传统梳理,分析个人层次常识心理学,解释与亚人层次心理学解释衔接问题,为读者理解日常生活所蕴含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哲学参考。基于命题态度实现心理学解释不同层次的衔接,既是对最新认知科学发展成果的一种尝试性哲学阐释,也为合理预期人工智能的潜力提供了一定支撑,是一本适用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参考的著作,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在研究方法方面,实现了多元路径与多层心理学解释的相统一。该书心理学解释衔接问题的四种解决方案以心灵哲学理论为基础,依据对命题态度所扮演角色认可度的差异,依序采用肯定、限制、取消等方式分析命题态度,分别从不同方面给出衔接问题的答案。此书立足哲学传统深根细作,梳理心灵哲学的不同观点,基本廓清了关于命题态度如何得以实现的四种思路,从而为认知科学哲学其他重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研究背景。
在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法权”问题研究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其核心事关人类理性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也直接关系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方向问题。作为基础性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心理学解释的哲学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多元的研究视角和崭新的研究“语境”,丰富了认知科学相关理论研究视野和实践创新路径,是从命题态度视角研究心理学解释的创新之作。(作者: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