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开发人工智能 减负基层一线

山西电力公司成功试点“虚拟数字员工”

  本报太原4月25日讯(记者张剑雯 通讯员冉涌)近日,省电力公司相关专家及技术攻关团队深入交城县供电公司,对在这里已经试点应用一个月的“虚拟数字员工”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该技术非常成功,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基层一线工作负担。
  从2020年10月开始,国网山西信通公司针对基层反映低压居民老旧合同文本重新签订工作量大等实际问题,成立专门项目小组,对有关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完成了符合基层一线要求的“虚拟数字员工”应用技术,并于3月18日在交城县供电公司进行试点。
  据悉,该“虚拟数字员工”技术深度集成知识图谱、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模型,具有认知、理解、分析、对话能力,通过模拟人机交互行为,可完成识别、接触、通信、文本生成等任务,自动执行重复性的业务流程。本次在交城县供电公司试点应用的场景主要包含基层反映问题最集中的低压居民合同文本生成、台区可开放容量计算、线路日线损统计三个方面。结果显示,该“虚拟数字员工”技术不但工作效率高,平均每份低压居民合同文本信息处理仅需15秒,而且准确率也非常高,在目前已完成的交城县供电公司1.8万份低压居民合同文本生成方面差错率为零,极大地减轻了基层一线人员的工作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4-25期

  • 第2021-04-24期

  • 第2021-04-23期

  • 第2021-04-22期

  • 第2021-04-21期

  • 第2021-04-20期

  • 第2021-04-19期

  • 第2021-04-18期

  • 第2021-04-17期

  • 第2021-04-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