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用真诚和爱心服务千家万户

——晋城市12345热线话务员班组真诚服务侧记

  “您好,这里是12345政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您好,12345为您服务……”近日,记者走进晋城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中心,甜美的声音此起彼伏,如春风化雨般安抚着电话那头或焦急、或激动、或无奈的心。
  一头系着万家灯火、群众冷暖,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各级部门、民生民意、难点热点,每天都在通过这条热线源源不断地汇聚。小到家长里短、衣食住行,大到法律政策、城市发展,只要群众需要,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答案。总共7万余次的接听、协调,群众和企业一个个求助和问题得到化解。而这一切的背后,是20名平均年龄25岁的热线话务员的默默付出。她们怀揣一颗服务人民的心,7×24小时轮流坚守岗位,接听、记录、转办、督办群众的各种诉求,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真诚,服务着千家万户。
  话务员郭茹是回访坐席中的一员,她最希望听到的回复是“谢谢你们,我反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入职两年多,郭茹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从一名新兵成长为骨干。她每天要拨打200多个市民回访电话,对每一通电话都要做好记录。当回访中遇到市民提出新的诉求时,她还需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回复和解决。
  “每当群众来电表示感谢,我非常高兴。每一句感谢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感觉群众的事情能解决,自己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我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发挥我的光和热。”郭茹说。
  听到铃声,接起电话,认真倾听,做好详细的记录,对受理事项进行分类处置、按责转办,待部门调查核实,按时解决后,进行回访反馈……这是话务员们一天的工作。在旁人看来,话务员的工作很轻松。但事实上,他们的耳朵要听,脑子要转,手要记录,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接听、记录、解答,其实非常难,紧张程度和压力超乎寻常。
  除了身体上的压力,话务员们还要面临心理上的巨大考验。每一通打进热线的求助电话,背后都有一个或焦急或愤怒或期待的人,话务员在倾听的同时,还要安抚求助人的情绪。在受理中心每位话务员的坐席左边都挂着一面镜子。提到这面镜子,话务员李佩之说:“我们叫它‘微笑镜’,这是用来提醒我们注意情绪管理,时刻保持耐心、诚心和爱心,时刻保持微笑,因为我们的微笑,群众听得见。”
  随着热线整合的不断推进,目前,“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已整合完成城建、治超、城管、公安出入境、公积金等23条政务热线。热线越来越热,话务量越来越多,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也意味着姑娘们肩上的任务越来越重。李胖胖说,从原先的每天30多通电话到现在的每天60多通,并不仅仅是一个量上的变化,背后考验的还有更多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
  截至5月12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48662件,办结率99.42%,先后获得全国热线“先锋奖”、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工人先锋号”等称号,成了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晴雨表”,人民群众信赖依靠的“暖心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我们要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借助电话、短信、市长信箱、社情民意、微信、手机APP六位一体的‘一号通’综合受理平台,用最真诚的声音解答市民的疑问,用最诚挚的声音温暖市民,让‘12345’成为解决群众难点、发展堵点、社会痛点的民心线、发展线。”郭茹说。

本报记者崔振海 实习记者暴丽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5-16期

  • 第2021-05-15期

  • 第2021-05-14期

  • 第2021-05-13期

  • 第2021-05-12期

  • 第2021-05-11期

  • 第2021-05-10期

  • 第2021-05-09期

  • 第2021-05-08期

  • 第2021-05-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