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各类新旧媒体关注、报道的重要内容,这是新闻回归生活的重要标志,也是新闻报道方式的重大转向。而日常生活对新闻的深层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厘清。
毋庸置疑,新闻总是希望获得读者的关注,而爆发性的事件恰恰是读者关注的触发点。传统的新闻观一直追求的是轰动性、戏剧性、冲突性,这样的新闻本身容易给人以一种错觉,仿佛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并不在新闻的视野之内。
事实上,人类的生活主要由日常生活构成,现代人生活的主要形态就是日常生活,它是以重复、单调、不断轮回作为其主要特征的,社会的生产与消费都是以一种不知不觉的形态存在和进行着,从人群上说它覆盖着社会中最广大的部分。忽视日常生活就意味着忽视人类正常的生活状态,意味着与真实生活的疏离与隔绝。这样的社会主体,自然是新闻要关注的重大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常生活本身即具有独立自主的新闻价值。需要指出的是,新闻固然应该以客观的报道为其职责,但是,如果只是止于肤浅的、浮光掠影的描述,那就降低了新闻的品格。新闻应该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本质作出深刻的分析,而只有明了日常生活的秘密,才能洞悉时代的来龙去脉。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就呈现出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个人的偶然小事,另一方面是更为丰富的社会事件。将个体的日常生活与重大的社会事件放在一起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我们所置身的广阔的历史舞台。
不仅如此,从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来看日常生活的价值,我们就会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爆发性的新闻从表面上看,都是偶发的,但细究起来,却无一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内在的生成机理,微小的现象以一种不易觉察的方式触及事件的本质。
暴恐、瘟疫、战争、改革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大事件,都不是生活的常态,而要揭示这些非常态事件的根源,还是从常态的日常生活中着手寻找,要从日常生活中寻觅大事件的蛛丝马迹。风起于青萍之末,正是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促成了事件的集中爆发。在这里,新闻的理性显露出了它的独特光芒,它会引导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真相,并思考隐藏在表面事件后面的深层因素。
依次类推,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日常生活对新闻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即重大事件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重大事件会突破短暂的互联网记忆,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渗透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一场地震留下难以消抹的创伤记忆,一场瘟疫带来深入骨髓的恐慌情绪,一场战争对民族精神作了重塑和新构……
凡此种种,都是新闻对重大事件的延展性开掘和回望式解读。只有关注到了重大事件的后续影响,新闻才能展现出完整的风貌,才能体现出其一以贯之的系统价值。
王阳明说“百姓日用即为道”。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它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众生生活的场域,也是重大事件的起源,并深受重大事件的影响。
日常生活不仅丰富了新闻的内容,而且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强化着新闻的深刻性。新闻要完成反映社会生活的使命,就必须正视日常生活的新闻价值,沉潜到日常生活的深水区,仔细追寻,探骊得珠。(作者:太原日报社 黄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