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A股市场较为活跃,北向资金连续流入,两市成交量持续保持万亿元以上。国家频频推出相关利好政策,北交所的成立使得新三板的存量企业受到关注,这将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流动性得到改善,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投资情绪。从盘面上看,券商、钢铁、有色等权重板块轮流表现,推动指数不断创出新高;题材概念股精彩不断,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个股表现耀眼,持续的上扬吸引大量短线资金逐步流入;业绩预增的中小盘科技品种经过蓄势也流露出上攻意愿,市场整体投资机会大增。
从技术上看,沪指自今年8月20日回撤止跌后,出现连续的强势反弹,运行过程中虽有技术压力位的影响,但在主流品种的轮番推动下不断震荡上行,逐步临近年内高点,但并未改变指数箱体震荡的格局。后期能否保持强势,取决于量能的持续及主流品种的配合。深成指及创业板指走势较弱,前期连续下跌引发的套牢筹码需要时间去消化。市场趋势若想形成转变,沪强深弱的格局需逐步向联动上升演变。目前看来,三大指数形成共振仍需要时间,盲目追逐热点不是明智之举。因此,操作上,要远离涨幅过高的个股,重点关注中报大幅增长的质优滞涨品种,冷静等待热点轮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A股指数震荡上行
北向资金大幅流入
山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麻文宇告诉记者,上周万得全A指数创下半年来最大涨幅,沪指突破3700点,接近年初高点,成交量维持高位,北向资金持续流入。板块表现方面,上周采掘和钢铁板块涨幅居前,房地产和电气设备板块跌幅居前。
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数据,我国8月出口依旧呈高景气态势,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内需求端不足的影响。8月份CPI回落且低于市场预期,PPI回升且高于市场预期,二者显著背离,反映出PPI向CPI传导效率较低,消费品领域并不存在通胀情况。
麻文宇分析,目前市场整体热情较高,投资者普遍偏乐观,但板块轮动迅速,资金博弈依旧存在。估值方面,结合盈利预期来看,目前A股整体估值依旧处于低位,科技行业持续维持高增速,消费题材仍有回暖空间,A股整体基本面支撑较强,指数长期震荡向上走势仍将延续。
上周周期板块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影响表现强势,但板块波动幅度较大。虽然目前市场主线以周期为主,但医药、食品饮料、电子、通信等消费成长板块估值已处于短期低点,继续调整空间有限,预计未来题材走势分化将有所缓解。中期来看,麻文宇认为未来消费复苏还将持续,消费板块将迎来估值和盈利预期修复行情。
麻文宇建议投资者关注化工板块。从现有情况来看,磷化工可能是最先整体切入下游磷酸铁锂赛道的细分行业。从数据上看,板块业绩大幅兑现,盈利预期抬升,中期依旧有较大上涨空间。另外,她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医药板块,目前板块指数已跌至前期低点,市盈率已降至低位,未来将逐步探底回升。关注医疗器械龙头标的,板块目前估值基本处于极端低位,板块长期增长逻辑强劲,预计板块震荡休整后或将迎来下一轮上涨。应继续关注军工板块内优质标的。中长期来看,她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三个方向。消费板块为休闲服务、医药。长期优质赛道为碳中和、科技类、新基建。稳健底仓品种则是大金融。
依然看好长期趋势
但需留意短期调整风险
联储证券山西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药利民分析认为,沪指经过连续一周的上涨,逐步逼近前期高点3731.69点,量能虽逐日递增,但有放量滞涨之态,上周五最高3722.87点,以微弱的差距未能突破新高。虽然指数站上3700点整数关口,但后期能否突破前高,仍取决于权重股和周期资源股的表现。否则,沪指将会出现短期调整风险。
盘面上看,钢铁、煤炭、券商、银行陆续受到资金的热捧,相互轮动,做多热情高涨。与此同时,题材概念股此起彼伏。市场永远不缺乏新的热点,“元宇宙”概念点燃了相关产业链的品种,急速暴涨使得市场空前火爆,虽说上周由于监管严查,热潮有所减退,但后期来看,仍有投资机会。此外,随着环保及碳中和力度的加强,新能源相关品种也受到资金的频频关注。市场中长期趋势依然看好。
药利民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背离迹象已现,指数与个股没有形成正相关,赚钱效应有所欠缺。同时,上证指数震荡压力逐步加剧,上周五收盘,两市超200多亿的资金净流出,本周投资者要留意短线震荡风险。操作上,可重点向科技成长方向侧重,一直未有起色的中小盘科技股经过长时间震荡后,底部在逐步抬高,趋势的转变迫在眉睫。前期阶段性调整较为充分的酿酒、消费等基金抱团品种逐步显现出稳定之势,股价走势图上短期低点特征明显,上证50ETF也一改颓势,在底部震荡蓄势。种种迹象预示着市场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不会一蹴而就,市场趋势的转变仍需要时间。
金色九月开门红
中证500牛抬头
“上周是A股9月第一个完整交易周,三大指数均呈上扬走势,周线录得放量三连阳。沪指涨3.39%,收中阳线,距今年高点仅一步之遥;深成指涨4.18%,周线形成阳包阴走势;创业板指涨4.19%,回补上周跌幅。估值较低的周期股表现亮眼,化工、煤炭、钢铁涨势喜人。”海通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刘彦呈认为,指数的大涨主要得益于以化工为代表的周期股估值回归,氟概念、煤炭及磷概念涨幅超12%,许多个股开启触底反弹走势,两市4498只股票中上涨家数3087只。
8月初至今,中证500持续跑赢沪深300,近期持续不断刷新年内高点,并且创出近6年的新高,结构化行情凸显。中证500指数今年为什么表现如此突出,刘彦呈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国家工信部认定的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入围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仔细研究就能发现,这与中证500指数的成份股重合度很高。中证500指数包含的虽然不是市值最大的一批企业,但也覆盖了某些细分行业的龙头,这些公司未来都有可能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其次,从历史行情看,经济数据波动、流动性偏松的环境对中证500指数相对有利。比如:2016年2月-8月、2019年第一季度、2021年2月-7月,中证500都明显跑赢大盘指数,这些阶段经济数据都相对偏弱或波动明显,流动性都偏松。虽然每轮行情的主导行业会略有差异,但中证500指数行业分布较广、对流动性相对敏感的特点都使其更受益。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所有个股或行业的上涨都离不开业绩。从中证500指数部分成份股披露的中报能看到,很多中小公司今年都取得了较好的盈利增长。因此,基本面改善是驱动中证500指数今年以来取得较好表现的重要原因。
目前沪指处于量价齐升的良好上涨趋势中,阶段最强指数仍为中证500指数。刘彦呈建议投资者在市场风格没有切换之前,继续把握中小市值公司估值重塑的机会。正如高毅资产邓晓峰所言:未来资本市场的超额收益不在最集中的100多家头部公司里,而是在没有被大家关注的行业的公司里。
个股走势分化依旧
需尊重敬畏市场趋势的力量
“上周全部A股涨幅的中位数在2%左右,最强的中证500指数周涨幅为4.5%,处于弱势期的沪深300指数涨幅也有3.5%,绝大多数个股周涨幅都跑输了指数。”省城某私募基金经理赵晶告诉记者,近期A股虽然连续每日成交额均突破万亿元,大盘指数也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但个股的走势分化依旧,如果踩错节奏,买错了行业板块,可能不赚反亏。所以,投资者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需要明白以下原则。
结构牛市不言顶。以中证500指数及中证1000指数为代表的中盘股上涨背后有其基本面逻辑的支撑,以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预期。虽然这两个指数已经连续上涨两个多月,但估值水平随着半年报的推出,相关公司利润的增长反而是下降的。非机构投资者目前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在各种复杂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只要指数20日均线保持上涨趋势,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强势板块交易个股。
A股依旧是一个资金趋势性抱团的市场。从2007年那波牛市的金融地产,到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再到近两年的新能源汽车及光伏产业链,相关行业公司的估值都曾一度高到非常离谱的程度,但这些板块背后都有重大宏观背景在支撑:2007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快速发展,外资流入,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2014年左右,智能手机+4G网络带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大爆发;今年碳中和+疫情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和供需错配造成各类行业景气度暴增。“涨价”和“业绩”是资金抱团趋势交易的永恒主题。因此,应看准宏观大背景,抓住现阶段的主要热点去交易相关受益的行业。
在交易择时方面,赵晶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最有效的方式依旧是看K线图。不必沉迷于细枝末节的技术分析,要尊重和敬畏趋势的力量。很多投资者最近非常苦恼于满仓踏空,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买了明显处于下降趋势的个股。成交额代表市场对一个公司的关注程度,感兴趣了才会去买卖交易,一个成交额稀疏的个股短期爆发上涨的概率极低。尽量选择20日均线依旧处于上升趋势且保持一定成交额水平的个股去交易。如果实在不知道选什么,就买入处于上升趋势的行业ETF,收益也会相当不错。
本报记者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