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逐渐带动了体育事业的繁荣;网络互联背景下,体育新闻的传播渠道得到了广泛扩宽。当人们精神需求达到新层面,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更多体育热点话题。
体育受众与热点大幅增加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报道发生改变。如果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体育故事与读者之间交流互动,完全能够将看似“非主流”的体育新闻,打造成为“头条新闻”或“爆款新闻”。
让新闻更加“新鲜”
虽然体育新闻具有大众性、娱乐性、世界性诸多特点,但是其最根本的特性与其他类型新闻并无不同,即必须围绕“新”字做文章。
在努力将新闻做“新”的尝试中,发散性思维无疑是提升采编工作的一柄利器。体育记者在采编过程中,既需要以事实为基础,又应该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解读新闻内容。
2020年1月2日,太原晚报推出《山西男篮“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文,打破了以往CBA赛事报道中千篇一律的总结形式,转而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形式,解析山西男篮的“期中考试”成绩。其报道形式令读者耳目一新,为阅读增加了一份新鲜感。
从多个角度思考新闻事件,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能够帮助记者抓住赛事、活动中的细节,从而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观察力也可以帮助体育记者探究新闻事件内在的关联,并得到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完成采写工作。
例如,在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的杨倩与她头上的小黄鸭发卡,一时间被诸多媒体发掘成为热点话题。然而,在9月进行的全国运动会上,杨倩一次次被摄影记者要求“摆拍”小黄鸭发卡。
过度娱乐化的采访模式,使得体育新闻事件发生转变,也激发了嗅觉灵敏的体育记者进行创作。多家晚报先后刊发的《别把小黄鸭弄丢了》一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批评,从而使体育新闻的报道更加具有社会意义。
发散性的思维与敏锐的观察力,并不是肆无忌惮的空想或编造,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与体育新闻记者个人能力密不可分,并要求体育记者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储备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为传播增加“节点”
第五代通信技术(简称“5G”)的应用推广,使体育新闻传播媒介再次得到提升。随着短视频高效、便捷地传输至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设备,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很快得到了读者喜爱。
借助于网络以及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新闻传播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人们不再焦急等待着报纸投递,或者跑去书报亭询问心仪的杂志到货了没有。
体育新闻读者如今需要做的事,不过是动动手指。他们点开手机屏幕快速浏览,然后就可以选中那个最关心的赛事。在5G技术加持下,欣赏视频逐渐超越了观看文字和图片,成为最受欢迎的阅读方式。
以2021年为例,6月至9月,欧洲杯、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相继举行。尽管3项大型赛事的转播权各有所属,但是各家传播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无一例外地将短视频作为主打产品。
短视频的时长,一般在几分钟时间之内,甚至只有几十秒,但是它既可以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又可以将体育赛事活动信息,以更为生动和立体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坚守报纸、电视等固有“领土”的同时,必须攻克网络“阵地”。以太原日报社为例,东京奥运会期间在报纸和网络同时推出《东东锵》特刊。
网络版的《东东锵》,24小时不间断进行体育新闻推送,包括视频展示、实时转播、资讯评论等,使得更多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奥运赛事相关信息。
此外,鉴于体育赛事与生俱来的世界性特征,体育新闻便成为向世界展示宣传山西形象的途径之一。东京奥运会上,太原日报社主推的董栋、郑妮娜力等优秀运动员,一度成为话题人物,引发网友对于山西的关注。
与读者展开“互动”
有效运用传播媒介,可以极大提升体育新闻的关注度。但是无论传播方式怎样变化,优质内容仍是体育新闻不可动摇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新闻的内容属性,从单向传达变成了双向互动。在内容相对匮乏的时代,体育记者对于新闻内容有着绝对话语权,即“我写什么内容,读者就得看什么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新闻的读者,正在通过点击量、关注度、投币、点赞等一系列表达方式,影响着体育记者的采编工作:“我该写什么内容,读者才会喜欢看?”
与读者展开双向交流互动,既可以促进记者采编出“接地气”的文章,又可以帮助记者真正找到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新闻事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线体育新闻采编人员,一味迎合读者同样不可取。
赛场斗殴、球员转会、花边新闻……这些几乎没有任何“营养”的新闻,阅读量却能够居高不下。然而,天天报道这些所谓的“热点”,既谈不上新闻创作,也令体育失去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造成低质量“新闻”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便是优质的体育新闻过于稀缺。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转播形式和渠道,读者对于优质内容永远是渴望的。而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永远无法成为“爆款新闻”。
除了紧紧跟上时代脚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之外,每一位体育记者都应坚守原则底线,避免传播低质量“新闻”,自觉抵制抄袭、洗稿,甚至直接盗用他人作品等不良行为。只有这样,体育新闻才能产出更多优质内容,成为读者心中的“爆款新闻”。(作者:太原日报社 杨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