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论坛

浅谈报纸副刊的文化担当

  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宣传文化、启迪思想的重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要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副刊必须自觉担当起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知识、启迪思想的重任。

报纸副刊编辑的文化担当

  受众在报刊中获取的信息,除作者的付出外,同时还包含着编辑的辛勤劳作,报刊编辑的工作包括选题、约稿、编稿、看样等环节,编辑需具备相当的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编辑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立于文化传播的前沿。将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传播到受众之中是报刊尤其是报纸副刊编辑的责任。为了明确树立编辑的文化担当,应当从源头解决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思想浮躁问题,优化副刊编写水平。定期组织编辑参与政治学习,丰富其理论知识储备,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使其逐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养成自觉、自主地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促进其更深地认识、践行副刊的文化担当,自动抵制浮躁、粗浅的内容。此外,还要引导编辑多动笔夯实写作基本功,使其能够在面对稿件时,妙笔生花、慧眼独具,充实副刊内容中的文化气韵,向读者传递向上向善的温暖。

报纸副刊品牌的文化担当

  《太原晚报》副刊取名“天龙”,因太原别称“龙城”,凸显了太原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寄托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太原迅速崛起腾飞的殷切期望,办刊宗旨为挖掘本地历史资源、传承发扬优秀文化。“天龙”副刊在栏目设置上力求凸显文化素养和地方特色,如刊载杂文的“不系舟”栏目,即取自晋祠的景观“不系舟”。“不系舟”一词出自《庄子列御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句,充分体现了“天龙”副刊追求深厚文化底蕴的情愫。“太原印象”栏目,家长里短,凡人小事,颂扬鞭笞,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深得读者喜爱,无论男女长幼,市井百姓,口口相传,一时间《太原晚报》与专栏作家韩石山声名远播,实现了报纸与作者的双赢。由此可见,品牌影响力是副刊践行自身文化担当的重要工具。

报纸副刊内容的文化担当

  在内容层面上,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传承文化记忆是副刊主要的文化担当。因此,为了践行该文化担当,应聚焦于特色文化元素,积极引入相关的具有思想、文化深度与品位的文章,引导现代受众能够逐步加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不断提高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文化担当践行效果。《太原晚报》副刊始终坚持用动态新闻进行背景性、文化性、历史性的挖掘补充,突出本地地域色彩,结合新闻节点,以“自己人写自己事”的形式,留下百姓生活变迁的印记。

报纸副刊策划的文化担当

  从策划层面上看,互联网新媒体通过声音、画面等多感官刺激,使人们更容易对传播内容产生兴趣,而纸媒的信息呈现效果显然无法与之相比,因此,要更加注重策划,以改善自身的受众注意力,促进文化担当的践行。
  作为新闻版块的补充和延伸,《太原晚报》“天龙”副刊周周有主题,月月有策划。重大节日、节令以及读者关注的热点,都会推出专版,如《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清明》《名家笔下的秋天》《此去经年 难忘我们的五一路》等。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健康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为引导读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天龙”副刊推出主题策划《跟着节气过日子》,约请熟悉农耕文化的著名作家乔忠延先生撰写节气美文,结合“节气由来”“节气特点”“节气谚语”等知识,唤起读者对生命本身的体悟。
  太原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文化积淀深厚,“天龙”副刊一直以来始终以挖掘和宣传地域文化为己任,运用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策划了《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美丽太原我的家》《老太原七十二行》《传承历史文化讲述太原故事》等主题,增强了读者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自信,唤起读者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报纸副刊精神的文化担当

  精神文明建设是副刊在精神层面的主要文化担当,其要求副刊向受众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力社会文明的发展。《太原晚报》副刊一直坚持媒体的责任担当,《知行合一,做城市“文明人”》《今天,我们与文明同行》《书爱国情怀,传时代新韵——走进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主题策划,力图用文化的光芒,照亮读者的心,引领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让文化的芬芳散发到每一个角落。
  结论:综上所述,承载着滋润心灵、凝聚力量重任的副刊,如何更好地发挥传播中华文化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认清优势,自觉自信,深入思考。(作者:太原日报社 傅晓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30期

  • 第2021-09-29期

  • 第2021-09-28期

  • 第2021-09-27期

  • 第2021-09-26期

  • 第2021-09-25期

  • 第2021-09-24期

  • 第2021-09-23期

  • 第2021-09-22期

  • 第2021-09-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