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静乐县丰润藜麦基地内进行的藜麦新品种“稼祺100”实打测产结果显示,每亩产量为502.04斤,打破了我省藜麦亩产最高纪录;五寨县“旭美1号”马铃薯品种亩产达12940斤,是我省马铃薯平均亩产的3倍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金秋时节又适逢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的喜讯传遍了秀容大地。来自忻州市农业农村局数字显示,在9月底举行的“丰收节”期间,全市各类农产品交易量达1935.2万元。
特色主题彰显发展成果
开心的锣鼓敲出丰收的喜悦,丰硕的果实晒出美好的生活。“丰收节”期间,忻州市忻府区庆祝活动在忻州古城举办。活动现场设置了25个特色产品展示区,全区18个乡镇(街道)及7个女性创业企业共展出100余种、约300余件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创意作品。
记者了解到,今年忻府区“丰收节”的主题是“庆丰收、感党恩,乡村振兴巾帼行”,几乎现场展出的每一件产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女性创业故事。而参展的特色产品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农民思想的进步和民间手工艺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谐乡村的成果。
今年忻州市下辖的区(县)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为“丰收节”设置了不同的主题,充分展示了各地农业发展的成果,特色明显。如五台县的活动以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等形式,反映该县电商发展成果;神池县将目光对准农业新品种种植推广;河曲县关注法治乡村建设目标,推出“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主题宣传,为万千农户家庭服务……
田野里的辛勤劳作,收获时的喜笑颜开。这是“丰收节”里不变的“背景板”,也是忻州大地唱响的“主题歌”。
精彩活动共享丰收喜悦
在原平市子干乡酥梨种植园里,热闹的采摘游园活动正在进行。作为“原平酥梨之乡”,子干乡酥梨种植面积约一万余亩,年产酥梨达6.5亿公斤,梨农年均纯收入超万元。今年“丰收节”期间,游客纷纷走进万亩梨园,与果农共享丰收的喜悦。
在岢岚县,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羊会”正在宋家沟村小广场上演,来自全县10个乡(镇)的“种子选手”——晋岚绒山羊种公羊,头顶大红花,迈着矫健的步伐骄傲地展示着健美的外形。
神池县店上村的农民张孝文家的谷穗沉甸甸的,泛着香蕉黄。在“丰收节”到来之际,他主动邀请农业专家和种植户们来到自家地里参观交流。大家对他种植的谷子赞不绝口,纷纷夸他“牛”!
种粮“冠军赛”、手工大比拼、趣味运动会、农民歌手大赛……记者了解到,今年“丰收节”期间,忻州市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54项。各类活动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展示才艺、表现个性的舞台,更吸引了广大群众和游客的积极参与,全市上下营造出一片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
振兴乡村同享发展成果
丰收的喜悦传遍忻州,丰收的成果人民共享。
今年“丰收节”期间,忻州市共组织各类活动135场,接待各地游客11万余人。“丰收节”不仅是农民的节日,更成为观察忻州经济高质量高速度赶超型跨越式发展的新“窗口”。
“我们是看了媒体的报道后,专门带孩子来静乐县看藜麦的,让他感受庄稼地有多美,现代化耕作手段有多发达,农业发展水平有多高!”静乐县丰润藜麦基地旁,游客刘丽莉一家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藜麦地的丰收美景。
记者从忻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该市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突破700万亩,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发展至350万亩左右,全市农业总产值约146.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26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瞄定发展目标,忻州市一方面以产业振兴、产品带动为第一要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农田耕种效率、提升亩产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技术进步与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同时注重人才培训,培育了一大批既能搞农业、又懂新产业,既能种好地、又会新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忻州市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之路。
从偏关到繁峙,从保德到定襄,忻州“丰收节”里不仅有山河俊秀、地肥水美,更有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政通人和的气象万千。
本报记者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