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山西三宝”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牌,到2025年新创建3个4A级以上精品旅游景区,大力发展5G+智慧旅游。日前,《太原市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出台,对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太原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做出全面部署。
文化旅游资源利用融合,实现文化赋能作用
《方案》中提出,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利用融合,实现文化赋能作用,将重点打造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单位,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传承利用体系和塑造“山西三宝”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牌。
在打造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单位方面,支持迎泽区、晋源区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提高晋祠、天龙山、太山等优质文物景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具备接待能力的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产品体系,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支持晋祠、天龙山石窟、太原市博物馆等纳入各旅游线路体系等。
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传承利用体系方面,发挥太原丰富的传统音乐、戏剧、曲艺等非遗元素优势,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销基地;开发布老虎、面塑、剪纸等非遗工艺礼品,以及山西药茶、优质杂粮、特色鲜干果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构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活态传承利用体系。
塑造“山西三宝”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牌。建设工艺美术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依托工艺美术特色园区打造工艺美术线下专业市场,支持建设工艺美术电商平台,全面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非遗、民间艺术街区,推出一批融入太原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高质量文化旅游商品。
文化旅游产品融合,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在推动文化旅游产品融合方面,将重点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10个,积极推动太原市AAA、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开发一批工业旅游产品,打造红色、廉政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5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山西美丽休闲乡村”10个;打造沿东西山、汾河旅游精品线路,配套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及民宿集聚区等。
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支持中国煤炭博物馆等一批工业博物馆、创业园、产业园开发工业遗产创意游等产品。深入挖掘工业遗产,配合做好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支持打造太原兵工厂、东湖醋园等工业遗产旅游品牌,积极推进“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建设。
打造红色、廉政文化旅游目的地。支持打造杜里坪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红色文化、高君宇红色文化、红军东征红色文化等,支持景区、博物馆举办廉吏能臣历史文化、家风家训文化、当代廉政文化的展览展演。鼓励各县(市、区)新建一批廉政文化旅游目的地。
另外,加快推进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依托晋祠博物馆等,全方位展示太原历史文化。到2025年,太原市所有重点景区推出植入文旅IP的沉浸式体验产品,精耕细作“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城市品牌形象。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融合,增强发展新动力
在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融合方面,将积极配合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建设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和一批智慧文旅项目等。
建设一批三大品牌项目。积极配合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十四五”期间规划新改建旅游公路工程580.6公里;积极推动自驾游和房车露营旅游发展,沿西山旅游公路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生态停车场、驿站等,把公路从通道变成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新创建3个4A级以上精品旅游景区,10个A级以上标准化旅游景区。
建设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重点做好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及保护建设规划的编制申报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个集弘扬地域文化认同、导览当地非遗资源、开展传习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市级非遗展示场馆,发掘保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配套建设文化体验酒店、文化主题餐厅、房车基地、工艺品交易市场等功能项目,打造传统文化旅游基地。
建设一批智慧文旅项目。加强新技术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5G+智慧旅游。加快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转换及开发利用,推进智慧旅游云平台等支撑性项目建设,实现国有高等级A级旅游景区门票在线预约预订。
《方案》提出,到2025年,太原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形成“强主体、整资源、丰行业、促融合、建链条、优布局”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色名片,实现文化旅游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