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统战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随时代发展变化迎来了新的挑战,这对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关于基层统战工作以及项目化管理的研究不多,本文对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步骤过程及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来研究农村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深入分析项目化参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独特优势,包括模式、操作、效果及实施路径研究,力图寻求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基层统战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复杂性的本质属性没有发生改变”。基层统战是整个统战工作的基础,新发展阶段下统战工作如何适应新环境,提高工作范围的覆盖范围,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如何创新统战理论和积极应对实践挑战是目前农村基层统战工作面对复杂环境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目前,关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研究、项目化管理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发展阶段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研究。2021年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新发展阶段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研究大多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就如何发挥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优越性展开研究(王旭、石娅明,2021;)。二是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技术手段应用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融媒体来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如“智慧统战”“数据统战”“网络统战”和建立微信公众号等(肖建平,2020;徐波,2021)。三是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资源融合研究。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支持,基层统战部门运用职能优势,有效融合各类资源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质增效(龚晨,2019;李彦儒、尹德志,2021)。四是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模式创新研究。本着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服务农村的原则,各地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总结了一批宝贵经验,如采用多层次集中推动模式和多要素广泛参与模式,“战略融合”“人才融合”“发展融合”模式,依托特色同心助力模式等(丁芳盛,2019;陈春琳,2020)。五是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思想引领和领导力量研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农村基层统战工作中要深入领会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凝聚基层社会各界共识,并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才是农村基层统战工作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长效发展的保障(潘慧春,2018;黄建国,2020;陈春琳,2020)。六是项目管理与基层统战工作研究。随着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统战工作也同项目管理进行了嵌入性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从项目管理在统战工作中应用的意义、原则、程序及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谢建美,2017)。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的研究不多,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对农村基层统战工作进行研究的不多,将农村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实施的步骤过程及其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研究的基本没有。
三、新发展阶段项目化参与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大统战格局的逐步形成,统战理论有了新的内涵、分析框架和技术路线。本文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将拓展统战工作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范畴,根据新发展阶段呈现出的特征、变化和时代要求,把项目管理应对复杂因素和运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功能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有机结合,使统战工作项目化。把项目管理的分类、运行管理、资源整合和效果评估等运用到农村基层统战工作当中,在解析新发展阶段理论逻辑的前提下,以期构建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新的分析框架。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2021年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依旧在农村,“十四五”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衔接,统战工作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转换工作思路、观念和创新工作方式、手段来适应新发展阶段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变化和要求。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项目化是将统战工作分门别类地项目设置后,组织申报、立项,在审批立项后整合社会资源,对项目进行推进,可以达到“专事专管、责任到人、职责明确、考核明确”的目的,同时统战部门可以对立项的统战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和验收,确保统战工作项目化的效能。
四、项目化融入基层统战工作的研究思路
项目管理是一种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项目的系统概念、技术和工具,要求统战部门根据统战对象的属性和工作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划分、平台搭建、运行管理,从而达到统战工作的覆盖和创新。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基层的社会结构、目标群体、人民诉求等都有了更多的变化和更高的要求。面对以上变化,农村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着工作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换,服务格局由小统战向大统战转变,目标群体由固定化向多元化转变等。鉴于此,通过调研总结和理论分析,本文试图构建农村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的分析框架,通过将项目管理(PMP)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基层统战工作中,对农村基层社会的非公经济认识、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认识、行业协会(外卖、快递等)等的相关统战工作进行特定的分类,形成特定的项目类别,通过集中对应资源有效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运行的高效性。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项目化,一方面它将每项工作都以立项的形式进行归类,责任到人、监管到人;另一方面,这些作为独立项目的统战工作不是孤立的,是统一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大格局的系统工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有利于发挥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协同效应。最后通过单个项目的监督、推进、验收等程序进行有利于统战工作的效果评估。
五、项目化融入基层统战工作的独特优势
(一)模式可复制
项目化之所以能融入基层统战工作,是因为其模式的独特性与基层统战工作的进行相契合,可以借鉴项目化的管理模式,来推动基层统战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是对基层统战工作的创新,对推进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此工作形式下也有助于统战相关部门及时考察到新的变革。
面对全国庞大的统战工作,项目化管理以其模式的优越性,有可能将会被广泛运用。基于全国统战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的基本职能,完备的项目化系统可以优化项目流程、密切关注工作进展,精准把握实况、提高效率以及促进及时问责追究和奖惩,并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基层统战工作寻求更加精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项目化管理参与基层统战工作的另一优越之处在于差异化效应,由于各基层统战工作中存在地理、人口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在综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人口因素,尤其是在对少数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处理更能考验基层部门的运作能力,即机遇即考验,因此需要在推进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项目化进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力求不同工作达到同一高效率,以优化一种或多种管理结构更好地适应并满足基层统战工作的要求,形成模式可复制及差异化的双向促进,即把各基层统战工作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结合。
(二)操作可执行
基层统战工作的项目化是一种可执行的统战方式,能够在实践中增强统战能力。以项目化管理模式统筹基层统战工作,虽然项目化主要依赖独立分散的模块,但其自身有着内在的结构和关联,实为内外相联、横纵相交的有机统一整体。项目化工作可以做到专事专管、责任到人、职责明确、考核明确,从点到面、从面到体,促使农村基层统战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扎实推进。
通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统筹指挥各项统战工作,保证工作的方向性和正确性建设。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下对各项工作、各个对象做到专项管理、梯次配置,以达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办的效果。将项目化管理应用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可以使基层统战部门对其统战工作和统战对象以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从而更有利于统战工作的展开,明确的项目分类也有利于基层统战部门对自身职责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更好统筹权力、职责和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除建立长效全面的运行机制外,项目化推进还要求有严密的权责监督体系保证基层统战工作的有序、保质、保量完成。实现落实工作具体到部门、责任具体到人,将工作成果和责任落到实处。从工作分配到实施运转、职责监督,体现出将项目化引入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成效及可执行力,也能够激发基层统战工作从上至下的内生动力。
(三)效果可评估
对于项目化管理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可以分析其目标完成程度和预期工作效果,并进行效果评估,在于对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的价值做出科学判断。以此发挥长处,弥补短板,汲取经验教训,由此进行下一步计划调整,改进工作方式。
统战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要求统战工作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在项目化参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中,需要多方面发挥专职部门及统战对象的作用,使基层统战工作在现有或限定的条件下以达到预期甚至更佳效果。对农村基层统战工作引入项目化,实质上也为一种管理方法。可行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提升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的效率,减少事务冗余和资源的无效或低效损耗,达到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在基层治理环境发生调整的背景下,项目化研究可以评估其预期效果。依据项目化管理的特点,在基层统战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评估,同时可对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对于项目化基层统战工作中出现的变量还能实时掌握并作出更加清晰的观察。项目化工作整体规划、阶段推进、有序把控的过程,也是持续自下而上反馈的过程。统战部门可以根据及时地反馈信息,适当对工作做出优化调整。综上体现出项目化管理利于推动农村基层统战工作高质量进行,也为效果评估提供了精密准确的分析数据。
六、基层统战工作的项目化实践路径
项目化在基层统战部门的应用,主要是指项目化县(区)级统战部门工作中的运用。因为市级涵盖范围非常广,与统战对象大范围直接联系的机会不是很多,而普通的乡(镇),涉及统战对象和范围都比较小,基本的职能式管理已经能够满足统战的要求。推进项目化在基层统战工作中的应用,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一)构建横纵结合的综合网络统战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在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统战部门要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会议精神,创新统战工作的观念并加强学习。基层统战工作要实现统战部门同统战对象的良性互动,必须利用项目化手段或方式建立横纵结合的综合网络统战格局。对互联网的应用是项目化管理引入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网络统战工作是将互联网的运用和统战工作有机结合,信息化的统战工作新形式符合时代的创新要求。因此要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工具在传播信息上的媒介作用,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推动统战区域的网格化、数字化。搭建简洁高效的沟通平台,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更好地促进统战工作的开展。同时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净化的网络统战环境,守好网络统战阵地,促进线上线下统战工作的开展。通过网络化形式,运用项目化管理方式进行统战工作,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形式全面部署和推进。
(二)以协同效应为导向的体系构建
项目化参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一方面要求统战部门在工作中将一个项目有机地细分为多个子项目、分项目,分管分治,即达到项目化管理的有序化。另一方面要保证各个分、子项目协调进行,通过项目化的动态管理,及时把握其过程和进度,对基层统战工作及时作出优化和调整。
对于项目化参与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有机整体把握要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为同一统战区域不同项目之间协同运作,总项目下划的子项目虽为分散独立的模块,但都统一于总的工作进程,密不可分。各区域要从其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统战工作做出合理划分,由上级机关具体部署,并确定好本区域统战工作的各个项目,并付诸执行、监督问责、成果验收。项目化统战工作的良好运行需要发挥各分项目之间的协同效应。其二为不同统战区域的统战工作也是有机整体的,符合我国当前大统战格局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不仅在统战范围上要“大”,即统战工作要立足当前,面向更广。在统战对象上也要“大”,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越性,每一统战区域都要履行好本区域的职责,做到以点带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融合。
(三)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的效果评估
项目计划是项目化参与基层统战工作的总指南,是对统战工作做出了阶段性的安排;监督、验收环节是项目化参与基层统战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项目工作的日程安排得到合理安排和有序进行;问责、奖惩机制的建立则发挥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成员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的作用;在验收环节中,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为查验工作提供准确参考,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开展更广泛群众的满意度调查,让工作成果既能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又能广泛务实地服务于基层群众。
基层统战部门在对各个项目进行监督、推进、验收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标准和监督体系,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项目化统战工作的监督。在项目审批立项后,基层统战部门要根据审批立项的严格要求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查看,对进展情况通过周会或抽查项目人员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项目工作的完成。例如定期开展周会、报告会;不定期与项目负责人及成员沟通、交流,对项目工作及时了解、审查。
七、结语
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基层的社会结构、目标群体、人民诉求等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对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着工作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换,服务格局由小统战向大统战的加速转变,目标群体由模式化向多元化转变等要求。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项目化,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实现统战部门间和对统战对象间横纵结合的综合网络统战格局;基于项目化的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项目化可以使其产生协同效应。(作者: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张媛媛)
参考文献
[1]胡怀国.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一种思想史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21, 37(05):1-10.
[2]谢建美.项目管理与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提质创新研究——以长沙市天心区基层统战工作项目化建设为例[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17-21.
[3]习近平,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央统战工作会议讲话,2015年5月。
[4]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新华社,2015年5月。
[5]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新华社,2021年1月。
[6]徐广国.凝心聚力同心同向为“四为四高两同步”作出积极贡献[J].前进, 2020(04):13-16.
[7]王旭,石娅明.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地区统战工作研究[J].河南农业,2021 (05):8-9+17.
[8]周耀辉.发挥“四个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彰显统战作为[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2(02):57-58.
[9]张健群.关于开展乡镇统战工作的思考及建议[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4):24-25+36.
[10]王巍.基层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路径——以四川省P县M村为例[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2): 13-15.
[11]颜旭.乡村社会变迁视野下的现代乡村统战工作研究[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4):17-23.
[12]覃莹.统战成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发挥的实践思考——以内江市为例[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1): 58-63.
[13]刘体贵,王淑贞.统一战线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体会[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14-18.
[14]李彦儒,尹德志.基层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 27(06):76-78.
[15]丁芳盛.全域旅游视阈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旅融合践行模式——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04): 38-43.
[16]徐茂,尹德志.新时代统战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基于郫都区统战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20(08):28-30.
[17]陈春琳.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J].市场论坛,2020(02): 8-12+28.
[18]金伊始.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毕节试验区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03): 39-43.
[19]屈文鑫.关于做好新时代乡镇统战工作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64-66.
[20]肖建平.调适与融合:基层统战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以L市为例[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4):14-20.
[21]徐波,郭萌.创新推动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的路径探析——基于西安市灞桥区的实践考察[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2):14-18.
[22]潘慧春.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作用探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9(04):61-63.
[23]雷明贵,刘国新.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的意义与价值[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2):24-27.
[24]黄建国.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论[J].百色学院学报,2020,33 (03):118-121.
[25]龚晨.乡村振兴中统一战线的作用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0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