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勃兴的重要标志。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家国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文化推陈出新,实现先进性、现代性的重要基础。在全球一体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大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古走到今天,从传统步入现代,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世界持续发生着变化。然而,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历经1800多年而不衰,依然长久地与中华民族同生共存,依然根植在华夏儿女的血脉里。
自宋元明清以来,历代王朝都把推崇、倡导其忠义仁勇精神,作为教化民众、凝聚百姓、护国安民、抵御外敌、富商兴农、维持安定的治国法器。这种精神,是社会的价值根本,是社会健康向上的实际需要。这种精神所代表的诚信磊落,永远是人们精神追求的标杆,永远是人们自身人格完善和价值体现的参照。
这就是关公,人们道德精华和高贵品质的集合体。
这就是关公文化,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文化象征和精神符号。
一、关公文化的发源地
关公字云长,本字长生,乃汉末名将,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人。运城古称“河东”,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涵养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血脉之根,诞生了开天辟地创世纪的人类始祖,谱写了华夏民族文明演进历程的鸿篇巨著。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汉室危难之际,在中条之北、大河之东华夏腹地里的古老河东,历史与地理坐标交汇融合,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英雄横空出世,一个忠义仁勇的伟岸身躯向我们走来。
关羽的传奇人生,铸就了关公信仰的基础;关羽的光辉形象,经历了从历史人物到为社会各阶层供奉的神祇的升华转变。关公信仰从陈隋发端,在官方、宗教、民众等各方的共同参与推动下,形成各阶层共同信奉的超时空、超民族、超国籍的价值趋同。
现存运城市解州镇的关帝祖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制最高、面积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解州关帝庙内现存丰富、蔚为壮观的古建筑、匾额、楹联、石雕、木雕、铁艺、琉璃、塑像等物质载体,清晰地诠释了关公精神和关公文化,成为表达关公信仰形成与发展最为完整的建筑体系和文化体系,真实见证了关公信仰的发展历史及在海内外华人世界中深远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2012年,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家庙以“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关公集“司禄命、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查冥司、招财进宝、保护商贾”等多种角色于一身,关公文化道德意蕴的核心内涵即为忠、义、仁、智、勇。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的不断加大,2008年“关公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全面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无疑为关公信仰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二、关公文化的当代需求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带给人们的是更加便捷、富足和高品质的生活。但随之而来面临的种种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探究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只顾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发生偏离,“追星”“网红”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心灵谱系;只顾向大自然掠夺和索取,失却了对上天的敬畏之心,脚下的田园千疮百孔,气候失去正常的规律变得阴差阳错;原有的精神准则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物质利益原则,对眼前利益的关注超过了关注自身的生命价值;忽视了对传统道德的弘扬和继承,忠孝仁义诚信等传统道义观念的合理内核,也往往被一些人怀疑和摒弃。
这些问题不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独有,而是世界性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和各个国家、民族一样,都需要一个道德至上、诚信仁义、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明确了新时代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可以说是解决现阶段中华民族发展问题和精神重建的根本方针和必要对策。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从传统的道德伦理土壤里汲取营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日益得到重视和弘扬。关公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形象化和普及化,它继承和实践了儒家思想和道德理想,其向心力和感召力,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将会匡正世道、启迪人心,成为人类道德精神的合理内核。
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信仰和个人理想,可以确立不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可以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空间,但关公文化所蕴涵的忠义仁智勇,则是每个人道德大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精神构件。有了这一基本构件,我们就会崇尚忠勇,恪守诚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高尚的完美人格。外敌虎视眈眈,我们会忠于国家民族,枕戈待旦,挺身而出;义利面前,我们会强化道义精神,坚持公义品格,光明磊落,诚信做人;日常生活,我们会讲求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扶危助困,见义勇为。对待工作,我们会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勤勉上进。我们会拒绝一切卑劣的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共同撑起人类的道德大厦,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价值观念不断更新,弘扬关公文化、践行关公精神,使其在中华大地进一步发扬光大。早在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挖掘五大传统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其中就有“关公忠义文化”。山西要真正融入“一带一路”,让世界了解山西、关注山西,“关公文化”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倡导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关注“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使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体现新价值、发挥新作用,当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尽管不乏迷信的尊崇,尽管也有历史的误读,但关公文化历经1800多年形成的影响力,正根植于全球华人的思想中。在关公文化的感召下,维护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促进和增强海内外华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推动华夏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是全球华人的文化心理诉求,也是对伦理道德的至高追求。
关公文化,包括重承诺,守信用,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忠于国家和民族等优良品性和德行,无论于国于民,都有重要的价值,它会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走向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重新审视关公文化,正视其当代内涵,是我们留存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和魂灵的重要一步。(作者: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 傅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