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坛

山西省电力企业碳资产战略管理研究

  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肩负着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的国家使命,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应当追求率先突破。
  首批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2162家发电行业中,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为119家,位列全国第六,但省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碳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对碳资产管理缺少系统性认识,碳资产管理能力不足。
  及时洞悉低碳发展趋势,充分借助碳交易机制等市场化工具,投资布局减排技术,有效管理和提升碳资产价值,是我省电力企业和省政府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

一、电力企业碳资产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碳资产管理三要素模型包括数据管理、技术管理和交易管理三个方面;电力企业实施碳资产管理的驱动因素,除了控制碳排放权配额履约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外,也可能主动争取资源支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因此,碳资产管理体系应加入动机要素和组织要素。
  本文构建的碳资产战略管理体系,各层次逻辑关系如下:
  一是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定位与战略联盟构建,统领整个碳资产管理的方向,是碳资产管理的首要基础;
  二是组织管理,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是战略执行的主体,也是碳资产管理的抓手;
  三是技术管理,包括减排低碳技术研发应用、CCER项目开发等,是碳资源转变为碳资产的技术支撑;
  四是数据管理,包括碳资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碳排放核算机制等,是交易管理的基础;
  五是交易管理,包括碳配额管理、碳金融创新等,碳资产价值实现是碳资产管理体系的核心。
  为学习借鉴行业领先企业的经验,本文按照前述碳资产管理体系逻辑,归集、总结五大发电集团碳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战略管理
  一是基于战略规划,确立合理的碳减排目标及减碳路径,优化企业低碳布局。二是将企业低碳发展战略与地方区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一起来,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共赢发展。
  (二)组织管理
  一是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以集团化方式参与碳市场,实现履约风险最小化、成本最小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是将碳资产管理纳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交易授权、风险监控、合规管理等方面建立碳资产管理工作决策和审批流程。
  三是持续加强碳管理能力建设,举办相关政策、技术培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平台的产学研合作,提升基础理论、低碳技术、碳管理等综合能力。
  (三)技术管理
  一是开发和应用低碳、清洁技术,增加碳资产;提高氢能、大规模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主动填补标准空白。
  二是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合作布局多种能源配合“一体化”能源项目。
  (四)数据管理
  一是搭建碳资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碳资产的集中系统化管理,支撑碳资产核查核算及履约交易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碳排放核算机制,测量与核查碳排放数据,保障碳资产管理的科学性。
  (五)交易管理
  利用碳排放配额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开拓新的节能减排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券、成立基金等方式充实清洁低碳发展资金。

二、山西省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实践应用分析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基于上述构建的碳资产战略管理体系对山西省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实践进行应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本文构建的碳资产战略管理体系,可以完整涵盖山西电力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探索实践,通过与五大发电集团的对比,可以条理清晰地识别目前的先行优势与共性不足,该体系对我省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具有适用性、指引性。
  其次,我省典型电力企业碳资产管理做出诸多有益的先行尝试,值得鼓励推广:在战略管理方面,依据自身战略定位,明确目标,优化低碳路径与布局;发挥本土企业优势,政企联动,实施共赢发展战略。在组织管理方面,设立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以集团化方式参与碳市场;对标头部企业,通过培训学习、产学研等形式加强碳管理能力建设。
  碳资产管理不仅仅是电力企业内部的事。由于外部性问题,企业可能被动应付,能耗“双控”和配额履约可能面临合规风险;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能源行业的41%,其碳资产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地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进展。
  针对我省电力企业在碳资产管理实践上存在的共性不足,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予以补充:在数据管理方面,碳排放数据盘点质量无法判断,建议政府通过有效约束、激励措施,提高企业碳排放核查质量;在技术管理方面,低碳技术及新能源项目面临的资金压力,建议政府制定、落实绿色化补助政策,引导高成本低碳技术布局;在交易管理方面,碳资产金融属性未真正激发,建议政府提升碳资产金融属性,鼓励碳金融创新。

三、推进我省电力企业碳资产战略管理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本文建议从省级政府层面积极引导电力企业关注碳资产的长期价值,鼓励、引导电力企业推进碳资产战略管理,超前研判、提前部署,并提供必要性激励支持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碳资产在山西省净零排放中的作用。
  (一)强化碳资产管理意识,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
  通过政策引导,强化碳资产管理意识。开展“高质量核查”认证并发放补助,或明确碳排放指标为项目审批考量,鼓励电力企业启动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纳入碳排放数据报送、碳配额管理、碳资产管理等内容,夯实碳排放和碳资产数据基础,摸清碳排放家底。
  对碳资产管理公司给予政策性支持。鼓励电力企业集团建立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公司,实现集团碳交易管控精细化。通过双碳激励政策鼓励电力企业加快碳资产管理公司品牌建设,发挥碳资产管理公司技术创新优势。
  (二)实施政企共赢发展战略,加快新能源与数字化
  发挥本土企业优势,政企联动,实施共赢发展战略。倡导各级政府将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企业低碳发展战略有效统一,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光伏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加强地区基础能源设施与新能源结合的乡村振兴项目等合作。
  推动电力企业推进碳资产数字化,助力社会治理与能源数字化生态构建。鼓励企业搭建碳排放和碳汇监测平台,对碳排放、碳减排、碳汇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全省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提供精准量化数据支撑。
  把握乡村绿色用能,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决策支撑。实时且广泛地建立、打通和优化电力企业和外部生态的关系,为智慧城市提供能源供给保障,引导能源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
  (三)落实双碳补助与碳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制定、落实财政补助与税收优惠政策,对电力企业积极参与碳核查、完善碳资产管理、节能减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绿色化改造项目、开展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等绿色低碳举措给予支持,切实缓解电力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
  推动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碳资产和碳交易的内在金融化属性,积极探索碳债券、碳质押、碳期货等碳金融形式,促进形成碳市场与银行等传统金融业的业务互动模式。推进设立绿色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平台,集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认证于一体,实现优质产品和企业、优质企业和项目、优秀项目与资本的无缝对接。
  (四)共建本地碳研究院,推进碳领域产学研合作
  支持省内电力企业与高校或研究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成立本地碳研究院,积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突出战略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做好源头减碳和末端减碳的技术类研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碳资产管理咨询服务体系,为我省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作者: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王文慧 樊燕萍 王志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12期

  • 第2021-12-11期

  • 第2021-12-10期

  • 第2021-12-09期

  • 第2021-12-08期

  • 第2021-12-07期

  • 第2021-12-06期

  • 第2021-12-05期

  • 第2021-12-04期

  • 第2021-12-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