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华风晋韵

炉家掌采风记

  • 炉家掌风光。 (资料图片)

  •   武乡是八路军的摇篮,子弟兵的故乡;武乡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武乡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着深深的红色印记。近期我随县文联采风组来到武乡大有炉家掌,拜谒这处抗战旧址。
      炉家掌村,地处大有乡之最北区域,群山环绕,路远巷深,是一个隐密之地,故而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自然而然地成为八路军调兵遣将、囤积军需的重要之处。
      走进炉家掌村,给采风组成员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震撼。原来大家参观多的是砖壁、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下北漳前方鲁艺旧址等地,感受也颇深,可谁曾想在这僻静隐密的山沟里,历史如此厚重。这里不仅是刘邓领导的一二九师的中转小憩之地,也是骁勇善战威震一方的魏名扬游击队的驻扎休整之所。长期以来,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六八七团、十四团等部都曾在此休整,太行第三军分区后勤机关更是长期驻扎于此,粮食、草料、药品、军用物资,野战医院……这里就是抗战的后勤保障中心。
      村口的黑龙庙偏殿里,有一个“炉家掌红色记忆馆”,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切。
      村里一位拿钥匙的老者,居然也是记忆馆的讲解员。他用朴实无华的乡音介绍着:这里四面环山,非常隐蔽,再加上有黑龙庙、宣化寺、观音庙等许多庙宇,可供屯粮屯草,就成为八路军驻扎的最佳选择。1941年春,太行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驻扎在大有村后,由于这里地处隐秘,又成为分区后勤机关的储备库。各编村调来的军粮,白晋线运来的道轨,药材站收来的草药,妇救会送来的军鞋,应有尽有。各个寺庙、百姓家的房屋都放满了物资,有一些重要物资,还组织民兵掩埋在山沟里。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当年这里多么重要呀。
      1942年农历正月初五凌晨,4000多日伪军从段村、蟠龙等地出发,乘着过年的机会,疯狂地向大有镇猛扑过来,妄图消灭我太行第三军分区机关。我军分区获得情报以后,首长们进行了紧急商讨,为了阻击这股强敌向北面山区“清剿”,掩护大有镇附近50多个村庄的老百姓安全转移,郭国言将军率领所部指战员,分三路进行阻击,他亲自指挥布置在西岗头桃树顶的这一路部队。上午11时,激烈的战斗开始了,他冒着炮火穿插于阵地间,指挥战士们奋勇冲杀。一批批敌人蜂涌而来,被战士们的手榴弹压了下去,几经反复,敌人仍不能前进一步。战斗进行至黄昏,恼羞成怒的敌人用山炮猛轰,稠密的炮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瞬间硝烟弥漫,弹片横飞。他一面指挥战士们作战,一面观察敌情伺机转移。突然他被敌炮弹击中,倒在阵地前,为保卫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炉家掌,不仅陈列着许多珍贵旧址,也有八路军、游击队员潜伏山林英勇杀敌的动人故事……历史如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浮现,令人身临其境,感怀不已。
      听到这里,不仅让我想起前些年我曾多次到北京采访。采访对象中,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战时任一二九师机要科长的杨国宇将军,曾多次提到炉家掌。海军副政委、抗战时任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的卢仁灿将军更对这里了如指掌,从长乐村战斗、白晋线战役、百团大战,一直到蟠武战役、蟠龙围困战,每次战斗结束,都要到炉家掌一带休整,他说那时候一回到黑龙庙,就有回家的感觉。
      偏僻而宁静的炉家掌啊,你是战争中一方温柔的港湾,你是战士出征前最甜美的梦乡;你是战火燃烧的铁炉,有最坚定质朴的品质;你是人间最亲切温暖的怀抱,山山岭岭都有军营,家家户户都是亲人。

    郝雪廷/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1-10期

    • 第2022-01-09期

    • 第2022-01-08期

    • 第2022-01-07期

    • 第2022-01-06期

    • 第2022-01-05期

    • 第2022-01-01期

    • 第2021-12-31期

    • 第2021-12-30期

    • 第2021-12-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