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有空就去找技术员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感觉自己现在就是个大学生!”7月8日,在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温室大棚里,52岁的张改元自豪又幽默地说起自己的学习之路。
张改元是小店区北格镇梁家庄村民,2021年8月在园区承包了12个蔬菜大棚,种植芹菜和西红柿。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经卖出两茬菜,收入30万元。
张改元把自己比作大学生是有根据的,这一年来,园区技术员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他渐渐懂得了怎样用豆粕制作发酵型有机肥,掌握了熊蜂授粉技能,学到了节水节肥的科学种植技术……
在大棚里采摘茄子的王保国也忍不住告诉记者:“我是王吴村人,在园区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西红柿和茄子。现在正是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每天收的菜在本村基本上就卖完了。”
王保国以前跑运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收入不稳定。后来他在科技示范园务工,学到了科学种植的先进技术,也学到了增收的本领。
“有园区技术员把关,我大胆租种了位于B区6号和16号的两个大棚,利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蔬菜产量,收入也增加了。特别是种植水果西红柿,一年收获两茬,总产量1.5万公斤左右,销路很好。”王保国高兴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科技示范园共有100栋生产性日光温室大棚、3栋玻璃温室、4栋特色现代薄膜温室。该园区突出科技特色,是一座融合生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郊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
走进1184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四周弥漫着香草的清新味道。这里有薄荷、迷迭香、鼠尾草、薰衣草等20多种药食同源的作物,还有七彩椒、矮番茄等优良蔬菜品种。
68岁的村民韩中保在大棚彩椒区忙碌着,他说:“我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到老了也开始学习蔬菜种植新技术。如今,一个月能挣4500元,比以前种玉米收入高多了。”
自2021年以来,太原市鸿新农产品有限公司以该园区为重点,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布局。该公司引进国内外智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以及优良品种,进行规模化发展,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为将示范园打造成为集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园区在农业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简称“六新”)项目实施和推动下,邀请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相关专家到园区指导工作,并签订产学研协议,作为“六新”项目落地的科技支持。
不仅如此,为快速培养新型种植技能人才,该园区积极开展土壤改良修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蔬菜绿色防控技术、设施蔬菜熊蜂授粉技术等专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012人次,为推动区域农业发展打好了人才基础。
在草莓基质苗育苗基地,3名年轻人正在认真研究草莓秧苗种植技术。他们是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这里,他们将自己所学和潜心研究的先进技术,以及现代化、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带到了园区,帮助当地村民鼓起了“钱袋子”。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草莓基质苗育苗基地是今年3月启动的改扩建项目,基地100万株优质草莓苗会在不同时令销往全国各地。7月20日左右,基地培育的10万株草莓基质苗将远销内蒙古。
手里有技术,增收就有支柱。如今,该园区不仅为100户承包主体提供有力的收入保障,同时,也带动了小店区旅游产业、生态采摘产业的发展,为农业转型发展做出了示范。
本报记者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