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人文视野

开发“红星杨”品牌正当时

  •   红星杨,是朱总司令在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栽下的杨树,几十年来一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7月上旬,围绕著名作家蒋殊老师的抗战儿童小说《红星杨》的首发,举办了一系列和“红星杨”有关的活动:解读《红星杨》,朗读《红星杨》,歌唱《红星杨》,表演《红星杨》,描画《红星杨》,生动表现了红星杨的独特魅力。“红星杨”这个武乡独有的文化符号,更是随着小说《红星杨》在各种媒体上的高密度报道而频繁占据了显要位置。围绕着人人争说“红星杨”的热潮,笔者认为:开发“红星杨”品牌正当时。
      作为一名武乡人,一直以红星杨为骄傲,也经常关注着红星杨的各种消息。前几年在兴县的蔡家崖参观,院子的一角种植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杨树。讲解员介绍说这棵杨树是当年八路军从王家峪出发到延安路过这里时,从武乡携带的树枝长成的,现在已经长得非常粗壮了。前不久在榆次乌金山的新星博学苑看到这里也种植了两棵红星杨。这两棵杨树也非常挺拔,只是树干比蔡家崖的那棵要细很多。据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株红星杨树是特地从王家峪剪回树枝来扦插长成的,旁边还配有说明文字。看来在一些红色文化纪念地,红星杨是很受欢迎的,已经成为广为认可的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力量。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专门推广一下种植红星杨的活动呢?通过种植和推广红星杨,也把八路军的精神和事迹传播得更远更广,让红星杨在更广阔的范围担负起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来。
      武乡县文联、作协主办的文学期刊也叫《红星杨》。以前对这本杂志没有关注,近年来每期都看,而且充分感受到了这本杂志的特点。红星杨是一个本土的杨树品种,又跟朱德总司令、跟八路军联系在了一起,那就代表着本土文化和红色文化。这本名叫《红星杨》的杂志也正是在传播武乡文化和八路军文化,以及推出武乡本土热爱红色文化的写作爱好者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红星杨》杂志越办越好,红星杨又和武乡文学、武乡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使“红星杨”这个文化符号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更加深入人心。
      “红星杨”的意象也出现在了老版的实景剧《太行山》中。每当那个带着山西民歌风味的曲调悠扬地响起时,一棵带着星星灯的“红星杨”在剧场缓缓升起,剧场中央的舞台上出现了灯光的交汇和曼妙的舞蹈,让人置身在一种美轮美奂的意境当中。新版的实景剧《太行山上》已经没有了这段诗情画意的表现,但相信很多观众依然对这段情节印象深刻,大家也会通过这段情节对“红星杨”产生更多的审美愉悦。
      这次蒋殊老师的新作《红星杨》,则让“红星杨”这个文化符号在媒体频频曝光,而且通过引人入胜的小说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它。这次轰轰烈烈的《红星杨》首发仪式及相关活动中,已经包括了“红星杨”青少年研学签约等相关活动。这表明,抗战儿童小说《红星杨》不仅仅是一部讲述抗战故事的儿童读物,还可以此为契机激活很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可以进行深化和延展,把小说《红星杨》带来的种种开发设想逐步落地,以“红星杨”为号召打造出武乡特色、中国品质的优秀文化品牌,并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继续打造“红星杨”文化品牌,笔者现在能想到的是:以红星杨命名道路、广场、公园和公共文化设施,在电视台和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开办红星杨大讲堂,创作“红星杨”系列文艺作品,让红星杨品牌深入人心,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同时,打造好“红星杨”商业品牌,通过建设红星杨扦插培植移栽基地,注册红星杨农副产品、地方特产商标,设计红星杨主题文创产品等形式,让“红星杨”在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经济效益。开发红星杨品牌应该不止这些方面,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
      随着《红星杨》小说的热度不减,红星杨的知名度必将进一步提高。应顺势而为,借助小说《红星杨》开发“红星杨”品牌。“红星杨”品牌有现成的品牌推广大使和代言人蒋殊老师。蒋殊多年来一直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推广家乡,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在“红色年代四部曲”出版后奠定了在红色纪实文学领域的地位,又以小说《红星杨》享誉文坛,是品牌大使和代言人的最佳人选。通过大家的努力,“红星杨”这个品牌一定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老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安志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7-11期

    • 第2022-07-10期

    • 第2022-07-09期

    • 第2022-07-08期

    • 第2022-07-07期

    • 第2022-07-06期

    • 第2022-07-05期

    • 第2022-07-04期

    • 第2022-07-03期

    • 第2022-07-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