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农村山坡的树林里经常看到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天然带着清香,当地人称之为“小蒜”。
小蒜,又称野小蒜,学名薤白,属于百合科,多生于田间湿地、山坡野草中。很多农村人都把它当作野香葱,一些地方直接叫野葱。然而它并不是野葱,而是野蒜——因为就外形而言,它的确像是一棵葱,特别是它的花苞,很像葱苞。然而,蒜就是蒜,是不能把它当作野葱的。每当春暖花开之际,走在田野地头和山坡上,小蒜散发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不见其踪只闻其香。拨开纤草,但见鲜嫩葱郁的野蒜点缀其间,偷偷地、怯怯地“孤芳自赏”,偶尔有或杏白或桃红的花蕾,半遮半掩地绽放,像那清纯的农家女孩姣好的面庞,清新脱俗、纤尘不染,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小蒜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白”,抖落一身的沧桑,携裹地层深处的气味,犹如出水芙蓉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黝黑的山峦遥相呼应,如出一辙。晒干的辣椒面色寡淡地挂在厨房的墙上,即使是初春,青色对于饭桌而言也是难得一见。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锅台下。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去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尔发现它柔弱的身子摇曳在和风丽日之中,那浅浅的绿色方才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
春雨旺盛的时候,小蒜散发出的气味,让飞鸟虫兽避之不及,也许因为它与世无争,小鸟依人,心若芷萱,因此很少受到动物侵犯。新雨过后,小蒜狭窄的叶子上沾着几粒细小的露珠,微风过处,那晶莹的小水珠悄然滑落,瞬间无影无踪。
我们全家都爱吃小蒜,每到放学回家,只要有空,我便拿着锄头,到野地里、田埂边、山坡上寻找小蒜,挖多了积攒到一起,拣净腌上几罐小蒜,能吃一个冬季。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杂粮,每周上学时,我的行囊里会备上一瓶小蒜菜,吃饭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围过来,抢吃我的小蒜菜;有时母亲将小蒜切碎,糅合到面粉里蒸成馒头,口感也不错。现在回想起来,心头总是满满的暖意——那割舍不了的流年岁月。
农村老话说:二八月的小蒜,香死老汉。这话真的没错。庄稼人不缺鸡蛋吃,用切碎的小蒜炒菜成汤,锅开水烫时,打两只鸡蛋于锅内,不过几分钟,香味四溢的小蒜鸡蛋汤就做好了,菜绿汤醇,真是色香味俱佳。还有一种做法,是把小蒜拿来包饺子、蒸包子,也是十分美味的。一般是配合肉类做馅料,因为小蒜的清香中和了肉的油腻,所以不用过多地放其他原料。难怪人们说,小蒜和肉是绝配。
时过境迁,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小蒜作为那个时候餐桌上常见的菜品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曾经到田间地头挖小蒜的身影再也看不到了。但那因此而激起的笑声和那沉甸甸的往事,似乎变得更加清晰……
任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