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理论·践悟

软件工程经济学中软件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的探讨

  软件工程经济学涉及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内的各种工程经济活动,是软件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管理学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项目的经济行为包括软件项目的投资和融资,招标和投标,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任务分解,项目进度和项目组织建设,软件项目成本、价格、效益,经济和社会效果评价等工程经济指标之间的关联分析与统计。该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经济学相融合的一门新兴技术,运用成熟的技术和方法,为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软件项目经济性的研究,是通过对各个决策进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从而得出“经济效益”,为企业进行投资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文章提出了三种最常见的经济价值评估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投资回收法。在对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前,首先提出了几个基本的理论。
  1.基本概念。资本的时值:是指一段时间内,资本所产生的增值,即资本流动后所产生的增值。这不但会被通胀所左右,同时也会被银行的利息所左右。所以,在各个时期内,基金的价值是无法被直接相加的,只有在进行等价计算之后,方可进行计算。贴现:是把各时间点出现的现值转换为现值t=0的时候所产生的数额,这个转换程序叫作“贴现”,把将来时间点上的资本的现值叫作“现值”。贴现率:是将某一特定时期的期望回报转换为当前价值的比例。而资本化率或还本率一般是将来不确定的期望回报转换为当前价值的比例。折扣率并非利息或折扣,它只是回报率。贴现率的计算往往与当时的利息状况密切相关。基本折扣:是一种管理的概念,是一个衡量折扣的指标,一般用来衡量一个产品的经济状况,或者说,这个指标,就是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基准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折现率、行业基准折现率、历史基准折现率等指标。
  2.净现价。净价值方法是以软件工程整体寿命周期中的投入(费用)和收益(收入)为基础的。在软件收入的估算中,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系统运营之前的比较,另一种是基于经验的参数估算。采用经验参量估算方法,可用于在系统计划时进行的收益预报,并根据该方法在应用前和后,通过各个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估算出各种经济效应。净现值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把软件工程在整体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投入(费用)和收益(收入)转化成参考点t=0(也就是折现),然后把这些贴现值累计,确定它作为项目的现值,如果NPV超过0,则表明从经济上讲,这个工程是切实可行的;如果净现值低于0,则表明从经济效益的观点来考虑,此软件工程是不可能进行的,不能进行投入。
  假定存在两个工程,A的全部投资(开支)折现值为500,000,净现值为80,000,工程B的全部投资折现值为100万,净现值为30,000,如果两者的寿命是一样的,那哪个更有价值?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价值指标(亦称净价值比率)NPVR,其主要思想是,以净现价的形式来衡量每一项投资的价值。上述两个方案中,A的NPVR值为16%,B的NPVR值为30%,B明显优于A。该方案经常被应用在多个项目中进行对比和选择。
  3.内在回报率。内在回报率法是一种评估方法,它是在解决工程项目实现收支平衡时,计算相应的关键折现率i0,把i0与基础折现率或最小预期利润比率(投资者所确定)i进行对比,以判断该工程项目的投资价值。项目的净现值NPV是一个简单的线性下降函数,所以NPV(i0)=0代表这个工程项目在i0级上的收支平衡,并且知道i>i0时,这个项目将会亏钱,i  从财务角度来看,基本折扣i0是基金的一种机会成本。根据“最小预期回报率”和“企业或公司”“预期回报率”来决定该公司的基本贴现率。“预期回报率”的设定是:公司在不亏损的情况下,一定要收回“资金成本”。不管资本来自哪里,都有“资金成本”:卖掉股份要支付红利,借钱要支付利息;甚至连自己的资本都有“机会成本”,那就是丧失了获得收益的可能。如果是“无风险”的,则其预期回报与资本费用相等;在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情况下,应当采用不同筹资费用的权衡。第二个是根据企业、公司的“预期回报率”来决定的。
  在工程经济中,通常将最小的预期回报率(i0)用作基础折现率,这是一个投资者能够承受的最小限度。从本质上讲,最小预期回报率是一种机会费用,通常被视为借款资本费用(也就是扣除了的借款利率)、资本加权资本的全部资本费用和项目的投资机遇费用的最高,再加上投资风险的补偿和通胀,或将贷款资本费用(也就是扣除后的借款利率)、资本加权的资本费用和工程的投资机遇费用中的最高。而在实际评估中,一般采用工业平均回报率或公司的历史投资回报率作为衡量指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判定,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回报率。可以采用诸如对分析等数值计算的方法来进行IRR的计算。
  4.投资回收期法。工程项目的回收周期nd是将建设项目投入的总成本以纯收入的方式回收。这表明,以年为单位,可以获得补偿(报酬)的项目投入。投资回收法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回收周期计算,并将其与行业标准的投资回收周期进行对比,从而判定其是否具有可行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静态回收和动态回收。所谓“静态回收期”,是指从工程建成之日开始,以该工程每年的纯利来回收所有的投入。它具有直观、简单等特点,能较好地体现工程风险的水平,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未将投资的时间价值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静态回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清晰,易于使用;二是评价指标既能体现工程的经济效益,又能体现工程的风险性。在进行工程决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而这些不确定性也会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要想降低此类风险,就应当尽可能缩短投资的回收周期。因而,它是一种可以体现某种经济风险的回收指数,它在工程评估中有着特殊的作用。静态收益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仅注重项目的回用年限,而不是对工程的盈利水平进行评价;第二,未将工程的全生命期收益情况纳入考量范围;第三,不能将资本的时间价值计算在内。通常仅用于工程预选赛。
  动态投资回收方法是指在考虑到资本的时效性条件下,采用现金流量方法来确定的投资回收周期。动态回收周期具备静态的全部投资回收周期,还将资本的时间价值纳入其中。
  本文将以上三种评估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净现值法与内报税法的共同点:一是采用折现(动态化)评估;二是在对企业进行评估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折现标准。区别在于,净现值方法采用了基准折现比率来确定净现价,并以净现价的多少来判定该方法的价值;内部报酬率法是将其与基准折现率i0相对比,从而判定该方案的价值。利用内部回报率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既能判定工程的效益,又能确定工程的实际效益。
  因此,与采用净现值方法相比,采用内部回报率方法进行评估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在工程项目评估中,采用了动态回收法。动态回收周期可以弥补固定收益期间不能反映资本的时间价值,从而更加贴近现实。而在动态回收周期中,由于没有将工程的寿命和回收周期内的效益纳入评估范围内,因而在运用的程序上存在着一些限制。(作者: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胡昊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15期

  • 第2022-08-14期

  • 第2022-08-13期

  • 第2022-08-12期

  • 第2022-08-11期

  • 第2022-08-10期

  • 第2022-08-09期

  • 第2022-08-08期

  • 第2022-08-07期

  • 第2022-08-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