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新闻领域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产生了挑战。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革新方向。
一、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我们对既往生活的固有印象,新闻传播行业也不例外。2014年,《洛杉矶时报》启用了Quakebot智能机器人,开启了智能媒体融合时代;随着智能技术逐渐在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分发方面推广应用,新闻传播业迎来了大革新。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业态中的渗透,让新闻生产效率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大数据带来的信息爆炸,让传统信息渠道得到了空前扩展,新闻传播更迅速、更精准、更个性。AR技术、VR技术、全息成像等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趋势,则让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时刻面临新的可能和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出现,构建了全新的传播生态格局。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针对广泛受众进行的内容生产,用户只能在海量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信息未抓住受众眼球,则无法赢得关注,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数据表明,国内新闻工作各业务环节中,人工智能应用渗入程度最高的环节集中在舆情监测、线索收集、内容精准传播、用户画像等方面,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让受众的资讯需求得到放大和精确计算,使得海量信息得以精准传播,满足了数字化时代受众的要求,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个性化新闻分发的精确度、新闻生产效率。
不容忽视的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优化了传统新闻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滥用、信息碎片化等负面效果。要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从多方面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潜在挑战,做到趋利避害。把握好策划关、内容关,充分发挥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正作用。
二、在新闻传播中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作用
(一)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痕迹和用户体验来优化信息内容与传播模式,对受众进行多维度分析,了解受众的兴趣内容、心理需求、传播行为,实现新闻传播的私人定制,满足受众需求。优化新闻传播模式,可以显著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如,今日头条智能推送新媒体,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先对用户进行海量推荐,根据用户“反馈”到的信息,进而计算用户的喜好,并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推送到用户的终端上,反馈信息越多,推送的服务越精准。
(二)保障新闻传播的客观性
新闻传播中,有大量复杂的信息源,针对重大热点问题,各个媒体都会参与到新闻传播中,而各方立场不同,发布的信息角度也有所差异,让受众真假难辨,尽管传播人员会尽可能摆脱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人类撰写、传播的国际信息,必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信息客观性遭到影响后,可信度也自然会大打折扣。为此,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用于其中,能够将各类热点新闻信息汇集、处理和挖掘,明确各类信息的关联性,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真相,大幅提升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三)发挥技术与人力的双重作用
大数据技术通过计算筛选用户感兴趣的资讯进行推送,会导致受众长期接受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同质化信息。大量同质化的信息会形成“信息茧房”,使得受众无法知晓兴趣点之外的资讯,容易陷入认知、交流的狭隘或封闭的状况。同时,人工智能工具对信息内容的概括、提炼还仅仅停留在浅层上,尚无法进行系统、缜密的深度报道,同真实记者写出来的稿子质量和可读程度没法相比。智能化不仅是要将新闻工作者从某些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在选题的策划与发现、新闻深层规律探析、新闻传播效果预测等方面实现人机协作,因此,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提高信息深度,还要充分发挥出人力的作用,对信息进行提炼、筛选、整合,深加工。
(四)把握好新闻传播策划关
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环节中,新闻传播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是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新闻报道需要坚守真实性原则,无论是社会热点、还是政治题材,都必须要以客观新闻事实作为基础,作为新闻从业者,在策划中,要保持敬畏之心,以大局为重,依托事实、去伪存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而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呈海量趋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筛选出信息后,必须深度分析,去伪存真,为观众报道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五)优化信息交互效果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新闻传播业态的重构提供了新的路径,也让新闻传播更具实效性,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快速传输至网络,优化了交互效果。在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采用的“小端”,就是结合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投入使用后,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在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的不断升级、发展下,传统媒体要主动跟上技术发展脚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在新闻传播的采集、生产、接收、反馈中,提高媒体的综合影响力,充分利用好各类社会化、商业化平台,构建出差异化发展、资源集约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崛起让新闻传播业态产生了新的可能,也让广大媒体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职业危机,只有去适应,新时代的传媒业才会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只有正确使用新生的技术,才能让新时代的声音传得更广、更深、更远。(作者:太原日报社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