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华风晋韵

理清五代和宋朝开国的历史脉络

——《大宋开国》读后

  •   历史,是我们身后的一道辙,越远越模糊,直到消失不见。史学家们总喜欢在这道辙里寻找过往的足迹,试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大宋开国》是一部史学著作,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用通俗的语言叙述了唐朝以后的五代54年和宋朝开国60年,总共114年的历史。为什么只写这一段历史,写大宋开国,为什么还要写五代?因为,这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之间的有效衔接。五代,看似不重要,它在唐宋之间的确微乎其微,但绝非无关紧要,它是大宋诞生的前奏。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浪淘沙,比的是最后留下来的那一个。
      907年,朱温废掉唐昭宣帝,建立了后梁,成为五代第一位皇帝。时间不长,到了923年,李存勖推翻了朱温政权,建立了后唐。926年,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登基,建立后唐。933年,李嗣源病死,他的女婿石敬瑭于926年建立后晋。石敬瑭在位期间最大的败笔是给契丹当“儿皇帝”,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契丹的耶律德光强势入驻中原,占领开封,梦想实现“大同”,把947年命为大同元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雄心勃勃的耶律德光,自开封称帝到病死于河北栾城仅82天。随后,趁天下大乱,坐镇太原的刘知远于947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后汉。他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郭威来了一个兵变澶州,951年正式称帝,国号后周。郭威的澶州兵变,使五代的动乱达到了顶点。郭威在位3年时间没有多少作为,他的继任者周世宗柴荣成了五代历史上最为英武有力的皇帝。从此,五代由乱而治的历史拐点真正地出现。遗憾地是,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间5年6个月,病逝于开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宏伟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周世宗的去世,给了赵匡胤横空出世的机遇,那就是陈桥兵变。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为大宋(北宋、南宋)迎来了300多年的基业。
      《大宋开国》重点写了北宋的前60年,自赵匡胤登基到宋仁宗继位,刘氏被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刘氏去世,宋初的宫闱风云最终尘埃落定。这60年历史经历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和宋仁宗4位皇帝。书中重点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发家史和治理朝政的丰功伟业。这里有几个关节点无法回避,先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作为一个志存高远、心怀理想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因为,他在五代时期,已经为自己的前途铺设了坚实的道路,无数次的风雨磨砺了他的意志品质,铸就了他的梦想。
      赵匡胤登基后施行了开明的政策,不杀大臣,不滥杀无辜。相比明朝的朱元璋登基后把身边的有功之臣无一例外地杀戮,这一点,宋太祖做得实在好。这时候,引出了一个著名事件“杯酒释兵权”。其实,“杯酒释兵权”分为两次:第一次961年,也就是建隆二年,这一次施行的“杯酒释兵权”针对的是身边的禁军。到了969年,即开宝二年,实施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针对的是节度使,这一次解除了7名资深藩镇节度使的兵权,比第一次对禁军的兵权解除更顺利。
      即使如此,宋太祖还是对禁军不放心。他汲取了后汉、后周的历史教训,从制度上防微杜渐,确立了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双方相互制衡,皇帝居中控制。同时,还在禁军中选拔了一批精锐,成立了专门保卫皇宫安全的新的军事力量,被称为“亲事官”。宋太宗时增设了“亲从官”,后来干脆改名皇城司,长官由宦官统领。皇城司其实就是特务机关,明朝的厂卫制就是从这里来的。宋朝开国后确立的军政体制,实现了藩镇兵权收归中央,中央禁军兵权收归皇帝,终结了中唐五代200余年的地方藩镇割据和五代54年的中央禁军频繁兵变,宋朝的政局从此走向了长达百余年的安定。
      宋太祖作为开国皇帝,无论建立宋朝,还是完善军政体制,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遗憾也不少,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没有攻下后汉的太原城。宋太祖于开宝九年(976)十月逝世于开封。
      宋太祖去世后,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宋太宗拿下了坚固的太原城,但是同样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到了宋真宗执政时的1004年,宋朝与契丹签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才终止了宋朝和契丹之间的战乱。历来,对这个盟约褒贬不一,因为,盟约规定,宋朝每年要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同时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开放边贸,互通有无。本书作者范学辉认为:“澶渊之盟”不仅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生死决战,更是确立了宋朝和契丹这两个平等大国之间能够和平共处的模式。签订“澶渊之盟”的头号功臣是寇准,本书对寇准也进行了适当地描写。
      大宋政权建立以后,逐渐重视文官治国理政。从宋太宗开始,制定了“以儒立国”“事业付之书生”的基本国策,还曾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的口号。宋太宗喜欢舞文弄墨,每天必看《太平广记》或《太平御览》,留下了“开卷有益”的千古佳话,在位的期间,历史性地出现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局面。到了宋真宗,以皇帝之尊,写了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宋太宗、宋真宗两位皇帝的言行举止,能看出对读书的重视程度。
      《大宋开国》是一部内容详实、文笔通俗的史书,作者从浩繁的史料中,理清了五代和宋朝开国的发展和演变脉络。虽然朝代更迭频繁,历史事件繁杂,人物众多,但作者依然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史学学养为读者奉献了一道精神大餐。

    高海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0-10期

    • 第2022-10-09期

    • 第2022-10-01期

    • 第2022-09-30期

    • 第2022-09-29期

    • 第2022-09-28期

    • 第2022-09-27期

    • 第2022-09-26期

    • 第2022-09-25期

    • 第2022-09-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