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立体多变和个性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在信息时代,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传播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媒体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时政新闻的内容和形式更有看点。
由于时政新闻是传播党的主张和声音以及人民生活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处理好、报道好时政新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介休市融媒体中心的《介休新闻》主要包含重大主题报道,国家、省、市、县重要部门的会议新闻,领导学习和视察,基层动态等。在全媒体环境中,时政新闻必须坚持“正确和创新”即“守正创新”,在遵循“内容为王”原则的前提下,在形式创新的方向上大胆突破。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一方面优化和提高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创新新闻传播的形式,不断提高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今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在相互融合,相互竞争。在全媒体时代,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互联网上大数据算法的帮助下,可以根据受众的偏好和职业精准引流推送确定目标群体。因此,传统媒体如果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缺乏个性化的独特态度,不能及时创新内容和形式,就会逐渐退出市场,被公众遗忘。
一、作为基层主流媒体,应该坚持“内容为王”
在撰写和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时,要奏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重大主题报道不仅体现主流媒体对舆论引导的态度,更关系着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质量,是每一个记者要面对的“必答题”。好的主题报道往往能在“主旋律”中找到特定的观点或视角,并能在新闻中体现这种温度和质量。同时,良好的线上和线下传播工具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新闻报道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例如,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介休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节目专栏,深入全面地挖掘和总结了介休市各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历史精神文化、丰富的政治内涵和独特的时代价值,展示了介休市凝聚力量全面振兴崛起,冲刺全国百强的奋进征程。从介休市党组织的孕育诞生到抗战时期一门四忠烈为国捐躯韩氏家族的感人故事,报道以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广播、电视、报纸专刊和介休市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平台上推出,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好评。2021年10月,介休市融媒体中心制作的专题报道《宋古乡:开启灾后重建“加速度” 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也是利用全媒体手段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范例。2021年10月,介休市遭遇五十年未遇强降雨,多个村庄被淹。介休市融媒体记者立马奔赴一线,调整报道方案,除了报纸、电视播出刊发的稿件外,还充分利用微信视频订阅号、介休广电抖音号等多平台,发布记者新鲜的一线现场报道、最新的实况短视频及与前方直播连线等,及时发布官方权威声音,讲好救灾及灾后重建感人故事,发挥出了基层主流媒体引导正面舆论的重要作用。
在报道领导活动时,在遵守新闻要素的同时努力做到既客观公正又亲民朴实。在当前的新闻中,领导活动报道一直占据着大量的篇幅和版面,然而,人们对时政新闻的印象依然停留在说教意味重、常规动作多、文风较呆板。在领导活动方面,新闻往往是高度政治化的且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模式化和常规化的问题。首先,应改变写作风格和使用的语言,使“三贴近”原则真正落地生根。第二,调整报道视角,贴近一线民众,挖掘更多实用的、有价值的新闻,激活受众的共鸣。例如,3月17日介休市融媒体中心发布的题为《现场“监工”魏鹏耀在文化艺术中心现场办公》的新闻,报道了介休市委副书记、市长魏鹏耀调研介休市重点工程项目——文化艺术中心,新闻以小切口、贴近民生的方式报道了受众关心专注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写会议新闻时,要学会一针见血、发掘干货。会议新闻的内容往往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包含了大量的民生信息,但如果不加工创作,只是平铺直叙,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此,为了创新会议报道,有必要从受众最直接的需求出发,寻找有关人民生活的信息。另外,可以在新闻标题中将群众最关心、全文最有价值的“干货”信息直接点出,又或者可以设置关于会议内容的悬念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使主题清晰易懂。
二、全媒体时代,应该利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工具,丰富媒体的传播形式
例如,使用关于当前热门的短视频,进一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体验。
短视频是传播方式中的热门新赛道。当下,受众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获取新闻资讯,而短视频的形式完全符合这一特点。受众在哪里,新闻触角就在哪里。例如,2021年介休市两会期间,介休市融媒体推出的《我在介休“两会”vlog》,通过运用当下年轻网友喜爱关注的vlog形式,报道两会时政新闻。创意微视频《防疫版“超级玛丽”等你来通关》,以动画形式将疫情防控小常识通过“介介”与“融融”的卡通人物形象与当下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巧妙结合,趣味性十足,视频一经推出,迅速引发受众好评关注。
超越沟通空间的障碍。全媒体的最大优势之一是能够通过同时使用几种媒体来打破沟通障碍。还是以一直备受关注的两会报道为例,过去,了解会议内容的唯一途径是在第二天晚上收听电视、报纸或广播的各种新闻。如今,现场直播、图形图像和实时新闻录像,使观众能够立即掌握会议的内容和事实。例如,2022年介休市两会期间,介休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两会直播间》等多场直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会场外设置的直播间与网友共同畅聊公众关注的医疗、教育、农业等话题。这不仅打破了空间壁垒,同时增强了受众的互动体验感。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也将继续破浪前行。做好时政报道,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党媒姓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积极正面的主流宣传。同时,要发挥传统优势,革故鼎新,相互借鉴,把握好时、度、效,增强新闻吸引力和感染力,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时政新闻,更有效地利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等,推广多种新媒体方式,积极努力促进融合,应对媒体时代环境中新的积极变化。(作者:介休市融媒体中心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