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新闻事实的一种能力,是记者所具有的素养、知识、新闻实践经验与现实的新闻事实发生碰撞产生的灵感。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观察和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从而写出新闻价值较高的报道,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著名记者刘白羽认为,新闻敏感是一个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本事。一个有这种敏感和缺乏这种敏感的人,到同样的生活中去,他们的收获,天地悬殊,截然不同。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一次下乡,住在公社办公室,晚上静悄悄的,什么事也没发生,假如是一般的记者面对这种情况,可能觉得无新闻可写,但是范敬宜却从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事实中发现了重大新闻,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两家子公社干部开始睡上安稳觉 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
由此可见,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可以说,新闻敏感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命运。新闻敏感强是新闻工作者业务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使记者可以在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敏锐地发现不平凡的新闻事实,从而写出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好新闻。
新华社记者郭超人曾说:“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想不到、做不到那你就不能当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你也能想到、做到,那你可以当一名记者,但不一定是个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做到,那么你就能成为一名好记者。”因此,做一名记者,需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做一名好记者,需要有比其他记者更强的新闻敏感。
二、新闻敏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采写、编辑环节上
(一)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影响其稿件的质量
有些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明显,记者只要留心就很容易捕捉到,这时,新闻敏感对记者的稿件质量的影响不明显。而有些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是隐性的,需要记者沉下心去了解,才能找到新闻的价值所在。
陵川县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晋城市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曾经像一座大山横亘在陵川县委县政府面前,为了搬掉这座大山,全县上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终于以全市第一、全省第四的成绩决战完胜。作为党和人们的喉舌,作为脱贫攻坚的一分子,笔者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赴在主战场。用自己的眼光、思想、行动报道着一个个百姓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陵川县作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扶贫作为县域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2016年成立了县城到村庄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建立了100个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其中有16个建在贫困村。因此,电子商务进农村给贫困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便成为脱贫攻坚报道的主题之一。当时多数记者报道的内容是老百姓通过电子商务购买日常用品很方便,但是我认为那样的报道不足以更好地呈现电子商务扶贫的意义,正在自己为没有挖到满意的素材苦闷时,有位乡干部说,上上河村有个叫宋灵敏的人,在网上购买农机具。别人无意的一句话,我却上了心。记得当时是寒冬腊月,刚下过大雪的路面,很滑,再加上县城到上上河村路途又远。尽管如此,我还是随即就奔赴上上河村,了解相关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宋灵敏正是电子商务进农村比较典型的受益者。宋灵敏是陵川县古郊乡上上河村贫困户,妻子常年有病,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靠使用农机具给周边村庄犁地、割草维持生活。宋灵敏作为农机手,最感到棘手的事情就是农机具出现故障。每次出现故障,需要开上三轮车,拉上机器,上陵川县城修理,来回一百里地,花费时间一两天。自从村里有了电子商务服务站,宋灵敏隔三岔五都会到电子商务服务站看一看,无意中发现网上也有各种农机具,农机具配件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于是他在网上购买了割草机、玉米机、农机具配件等等,仅半年多时间省了2000多元钱。笔者以宋灵敏购买农机具为骨干材料,采编了专题报道《山旮旯里的“时尚生活”》,从日常生活上升到农业生产,提升了报道的高度、深度、广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报道的成功,新闻敏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编辑的新闻敏感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实现和效果
新闻敏感不仅是优秀记者必备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优秀编辑所需的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因为编辑是新闻传播的把关人,编辑新闻敏感的强弱程度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实现效果。
编辑的新闻敏感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新闻稿件的命运,影响记者新闻敏感的实现情况。如果编辑新闻敏感不强,就难以正确判断记者稿件的新闻价值,就可能会“枪毙”好稿件。那么,无论记者的新闻敏感如何强,写出的新闻如何好,最终将变得毫无意义。例如,1972年基辛格北京之行,被一位嗅觉灵敏的西方记者捕捉到了,但他写的新闻稿电传到西方某通讯社后,编辑却认为是痴人说梦,一笑了之。直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后,编辑才如梦初醒,为自己眼睁睁地扔掉了一条可震动全球的特大新闻而懊悔不已。由此可见,编辑的新闻敏感不强,就难以正确判断记者稿件的新闻价值,从而影响新闻传播的实现。
三、培养新闻敏感的主要途径
勤于学习。新闻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要能够把握时局的演变过程,要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到这些,需要新闻敏感,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来培养。我们要通过学习,打好理论根底、政策根底、业务根底,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同时,全媒体时代,也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时刻要站在时代前沿,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学以致用。
善于研究。新闻敏感的培养,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阶段,新闻敏感才会真正培养起来。具体做起来,首先是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其次是研究,认真消化材料。光调查不研究,认识只能停止在感性阶段;只有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认识才能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新闻报道不应该是感性认识的产物,而应该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勇于实践。脚板子底下出新闻。作为记者,只有深入实际,扎根基层,才能写出接地气的新闻作品,才能在走转改中不断提升新闻敏感。只有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才能丰富见识、拓宽视野,察风于青萍之末。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同样也是新闻的源泉。对群众生活越熟悉,对基层情况越了解,就越能抓住新闻线索,抓的问题就越深刻、越透彻。只有经过一次次实践,记者的新闻敏感才会不断得到培养、提升。
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传达党和人民声音的载体。记者编辑如果没有极强的政治意识和新闻敏感,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党,服务于人民,就不能真正肩负起记者编辑应有的担当和时代使命。因此,培养新闻敏感对于记者和编辑都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陵川县融媒体中心 武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