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华风晋韵

故乡的凤凰山路

  •   故乡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凤凰城(位于朔州市平鲁区),故乡有座有名的大山叫北固山。我们打小就生活在这座山下,每每空闲之时,登山远眺,那山路如同凤凰展翅一般绵延开来。世界如此之大,可少年的记忆永远走不出那里的大山,走不完那里的山路……
      那百折千回的羊肠小道,成了村子、房屋、庄稼和大山之间的纽带。听老人回忆,我的曾祖父就是沿着那条山路,伴随走西口的商队来到凤凰城购置田地,安居乐业。我爷爷那一辈经历了战争,他加入了抗战队伍,南征北战。
      父亲这一辈,全家以务农为生。全村人靠着那片贫瘠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亲在地头间,经历风吹日晒,容颜苍老。
      20世纪70年代初,父亲找了份兼职,负责全公社的电话、广播线路“村村通”。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家乡的山路,自行车骑坏了好几辆,家乡的山路依旧曲曲折折。父亲迎娶母亲的那一天也是沿着那条山路,骑着自行车去的。山路见证了父母的爱情,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艰辛,他们用勤劳把一个个日子填满。
      那一年,109国道从凤凰城北通车了,多年的山路拓宽之后变成了宽阔的沙石路,连接了外面的世界。一条这样的公路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通往县城的时间从半天变为两小时。山村开始热闹起来,国道如同凤凰翅膀,扇起这片土地上的尘埃,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燃起了希望。
      20世纪80年代初,父母第一次从这里的山路走出。他们坐着长途汽车向北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学习了黑白摄影技术;向东去了北京,购置了摄影器材。他们开设了凤凰城镇第一家农村照相馆,可土地依然是他们的命根子,农忙时他们下地务农,农闲时给村里人照相。
      农闲时,父母和三叔骑着自行车,沿着凤凰城的山路,跑遍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为人们照相。每到一个村,把背景布一挂,用喇叭一吆喝,村里的人便蜂拥而至。照一张照片大约是三到五毛钱,如果谁手头拮据就先赊着,等打了庄稼兑了钱再补上,特别困难的老人,父母就不收他们的钱了。到如今,家乡周边村里的老照片都出自他们之手。父母用镜头记录了农村的欢与喜,也收获了自己在凤凰山路上的事业。
      少年时期的我,时常和玩伴们沿着凤凰山路玩耍。春天,野花盛开,百鸟争鸣,我们骑着自行车奔走在一条条山路上;夏日,油菜花黄,土豆花白,我们骑着黄牛嬉戏在一条条山路上;暮秋,我们步行在田间小道上,烧山药,捉蛐蛐;冬日,我们约几个小伙伴,沿着山路钻进村南头的王井沟,摘回了沙棘果解馋。
      那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凤凰山路上,留下了我们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也记录了父辈贫穷苦难的过去。爷爷在父亲而立之年就去世了,每年清明回老家上坟之时,父亲和我走在那条山路上,他总是沉默着,风在呜咽着,或许那条山路留给父亲的是一辈子无法打开的心结。
      我上初三的那一年,在县城南边一个有名的中学读书。中秋节下午学校放假了,而我错过了通往凤凰城的一趟班车。下午五点,我想回家,就顺路搭了一个拉煤的小四轮车。那个寂静的夜晚,凤凰山路上只听见四轮车“突突突”地响,山路扬起的土夹杂着车上荡起的黑煤面,到家时我已成了一个黑黄土人儿。
      国道依然是沙石路,只不过比原有的路平整了许多。记得第一次我和爱人回老家看望父母时,恰逢修路,我们从朔县(今朔州市朔城区)启程,一路班车颠簸了四五个小时。到家后,我看到妻子崭新的衣服上全是土,脸上、额头和睫毛上也是。我早已经习惯了凤凰山路上的一切,她却一脸茫然,让人忍俊不禁。
      20世纪90年代,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昔日的凤凰山道拓宽后变成了全新柏油路。我来到了朔州工作,父母也随我们到了这里生活,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由于交通便利,好多村子里的孩子都到县城里读书,时不时听母亲说,张家的孩子考取了大学,李家的孩子在县城里找到了好的工作。
      如今,荣乌高速公路经过凤凰城,还在那里修建了凤凰城出口,从朔州起身,仅需 45分钟时间就可以回到家乡。凤凰城大街小巷的道路全部硬化,北固山也重新修缮。
      有一年清明节回乡祭祖,父亲怕路上耽搁时间早早地打电话过来,把我从被窝里唤醒。我开车走高速公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回到了村子里。父亲有点诧异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了?”或许,父亲依然沉浸在旧时光里,那古老的凤凰山路,让他回忆了很久很久……
      那天晚上,我听母亲说,父亲破天荒地唱起了在我童年时期他教我的一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古稀之年的父亲乐呵了,他豁然开朗,竟然像一个孩子。
      父亲平时寡言少语,但时常拿故乡的凤凰山路来教育我们:“你看那山路,崎岖不平、弯弯曲曲,没有一条是笔直的,但它百折千回总会到达一个目的地,在沿途还可以欣赏到更美的风景。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能屈能伸,发现美好,永不停息,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交通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让无数个村落和城市快速连接在一起。而人一生都在路上走,不管走了多远,都无法走出故乡的那个圈子。故乡时常让我们魂牵梦萦,就连在国外读书的儿子都发来微信,说他很想家。儿子很快就回国了,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我带他到故乡的那条凤凰道上转一转……

    史振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16期

    • 第2022-11-15期

    • 第2022-11-14期

    • 第2022-11-13期

    • 第2022-11-12期

    • 第2022-11-11期

    • 第2022-11-10期

    • 第2022-11-09期

    • 第2022-11-08期

    • 第2022-11-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