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朔州市朔城区出现疫情,而且来势凶猛。
15日天刚亮,右玉县委研究决定,马上调派医疗队援助朔城区。
15日上午8点,接到任务的右玉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向医护人员发了一份援朔志愿者报名通知。通知发出不到半小时,一支由50人组成的紧急医疗支援队便组建成功。之后,这支由右玉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兴中带队的援朔医疗队便从右玉县城出发了。
本文真实记录了近段时间右玉县支援朔城区医疗队的抗疫故事。
为“生命至上”而集结
据了解,右玉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副院长杜日兰15日早晨接到县里通知后,带了一些随身用品就往单位赶。在路上,他在工作微信群发了一条内容为“朔城区疫情形势严峻,愿意参加紧急支援朔城区的医护人员赶快报名”的通知。
让他感到特别欣慰的是,没过半小时,群里就收到医疗同仁们“我报名”“我愿意参加……”的回复。
杜日兰刚到医院不久,来自右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万泰医院、惠康医院、利康医院的50名医护人员整整齐齐等候在统一乘车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此次援朔抗疫,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刘兴中出发前的讲话掷地有声。
“大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等着你们凯旋归来!”该县副县长李玉兰强调。
“看到消息后,我想都没想就报名参加了,作为一名医生,抗击疫情责无旁贷。”右玉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护士郭红霞说道。
“我是右玉人,也是朔州人,朔城区人民需要我们,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张文鑫是右玉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体检科护士,平时参与全县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用同事们的话来说,我已经是一名核酸检测高手了。”
为“兄弟区县”而驰援
大巴车将最后2名医护人员送到站点后,右玉县医疗队50名医务工作者便全部投入到朔城区南城街道25个核酸采集点,迅速开始了核酸采样工作。
“大爷,在微信小程序‘晋快检’中打开二维码。”
“阿姨,把头稍微抬起来,嘴张大一点。”
“你好,把孩子抱高一点。”
……
在医务人员耐心体贴的话语中,各采集点采样工作有序进行。
拆封咽拭子、采集、拧开标本管、折断拭子头、拧紧标本管的盖帽……一天下来,看似简单的采样工作,仍让身经百战的右玉县医疗集团新城镇卫生院健康助理员周改霞感到浑身酸痛,异常疲惫。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右玉的亲人们多注意身体。”
“感谢右玉医务人员的驰援,祝你们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
……
“翻开手机就看到网络上大家的祝福、感谢与鼓舞,顿时觉得没那么累了。”周改霞活动了下筋骨,笑容洋溢在脸上。
“今天是2022年11月17日,援朔抗疫第三天。我的任务是后勤保障,从医疗队日常生活起居到疫情防控,责任大、任务重,希望我们的队伍在结束任务后圆圆满满、健健康康地返回岗位。”
“援朔抗疫第四天,由于今天出现了点小插曲,出发时间延迟了半个小时,责任与压力并存。”
在援朔抗疫的这几天里,杜日兰总会把每天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所见所闻写到日记里,既是记录,也是总结。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希望这次实战对以后的工作有用。”杜日兰感慨道。
11月15日-21日,一周的时间里,右玉县援朔抗疫医疗队每天早起晚归,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不喊苦、不叫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责与使命。
截至11月21日,右玉县援朔医疗队核酸采样人员累计出动350余人次,采样171500余人次。
为了“大家平安”而奉献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特殊时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团结一心,共抗疫情。”在援朔抗疫出发前,赵晨龙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
赵晨龙是右玉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放射科一名刚入职人员。作为右玉援朔医疗队里最年轻的小伙子,他总是抢着做工作。除了每天的核酸采样外,他和供应室护士长王丽主动担负起医疗队的消杀任务。
配制消毒液、车内及环境消杀、为队友进行全面消毒……从清晨5点开始工作,到7点大家统一乘车出发,整整2个小时,每天都是如此。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无私地奉献,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平安守护神”。
“我年轻,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只要能够帮助城区早日战胜疫情,一切都值得。”赵晨龙笑呵呵地说。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任务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曾参加过2002年抗击非典疫情的刘忠,是此次援朔医疗队里的“老大哥”,也是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次援朔抗疫中,他身先士卒,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不时看到他在捶背,采样姿势保持久了,他腰酸背痛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右玉县中医院护士张利娟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刘忠同志都是我们的榜样。”在像刘忠这样的党员影响下,有着五年党龄的张利娟恪尽职守、冲锋一线,也成为了他人的榜样。
严峻的疫情、不断透支的体力,让右玉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白小青格外想家。听着视频那头孩子一声声“妈妈”的叫喊,白小青不禁潸然泪下。
顾不上家人的饮食起居、顾不得照顾陪伴孩子,白小青心中满是愧疚,在视频里一遍遍地说着“对不起”。
“‘小家’需要照顾,‘大家’更需守护,我是医护人员,穿上这身防护服,我就是战士。”擦干眼泪、调整好状态的白小青又迅速地投入到核酸采样的各项准备工作中。
抗疫第七天,因连续作战,部分医疗队员出现了身体不适等症状。了解情况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县医院、中医院及时将所需药品和生活必需品以最快速度送达医疗队驻地。
“在抗疫一线,收到了来自家乡的关怀,我们心里暖暖的,请县委、县政府放心,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平安归来!”
惟其艰辛,方显勇毅。连日来的援朔抗疫中,“值得”这两个字成了右玉援朔医疗队的“高频词汇”。正是有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医护工作者,我们才能在一次次的疫情考验中,稳大局、守民心,战疫情、保平安,取得一次又一次战“疫”的胜利。
相信有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朔城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有各地医疗队的全力驰援,朔城区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右玉援朔抗疫医疗队,好样的!
本报记者刘成根 通讯员刘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