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维护员工利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单位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理念不新颖、考核不完善、培训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应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健全量化考核体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藉此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效能,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维护员工利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单位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目前,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用有力措施进行改革创新。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较为陈旧
事业单位不同于常规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模式进行。当前,我国已经进行了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而人力资源管理却没能进行深度改革,有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例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挥有限,限制在工资分配、人员晋升和培训等方面,没能发挥出人资管理协调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作用,应用的选人用人机制不够规范。为此,部分员工的思想懒散,缺乏工作的激情。
2.考核体系不够细化
当前,事业单位人资管理所用的考核体系不够详细,其一,绩效考核的问题比较多,没能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员工进行分类考核,员工工作的量化不标准。其二,业务的考评流于形式,很少能与福利待遇薪资挂钩。其三,激励机制不健全,正式员工和聘用员工间的福利差异较大,因此容易降低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3.培训作用不太明显
首先体现在很少能科学地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明显;其次,培训的内容不够全面,在事业单位的培训活动中,主要培训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与品德教育,在技术方面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比较少;第三,培训方式不新颖,以课堂授课为主,所用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很少能组织其他形式的培训,员工参与度不高,致使培训促进人资能力提升的作用不够明显。
二、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思想指导行动,所以想要解决事业单位人资管理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清除所有守旧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享受到更优质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晋升的平台,站在员工视角制定人资管理制度。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的管理理论,摒弃旧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公平理念,让每一名员工均能展示自己,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健全人力激励考评制度
激励考核模式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观念”的最直接体现,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既要有统一的标准,符合职工的一般需求,又要结合职工个性制定符合职工需求的激励方式,这就要求激励系统做到系统性和个性的统一。本文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波特和劳勒提出的综合激励模式进行探析。(见图1)
针对人力成本进行的绩效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当下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能很好地进行量化式考核。所以,针对考核制度进行的改良,应当从量化考核角度出发,也就是针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估,以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性。
在明确岗位工作的类别、性质和特点后,应从人员品质特征要求、工作行为表现和产出结果等三个方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集相关数据,找出所有的相关指标及相关的具体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经过评比筛选,最终建立起适合员工个体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见图2)
3.创新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首先,人资管理人员应当把握培训目标,培养更多高素质员工,提升他们的行政能力。为此,应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和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明确培训目标,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其次,优化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将长期培训、短期培训、脱产培训相结合,从而强化培训的实效性;创新培训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主题情景设定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互动培训,吸引员工注意力,加深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印象,使其扎实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需求,建立培训知识库,建设学习型团队,涉猎思政、业务、技术等各类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员工学习力,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理论丰富、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作者:太原市儿童福利院(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太原市社会福利院)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