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两山”理论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自然资源价值的显性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搭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桥梁。山西夏县以打造“两山”理论示范县为抓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两山”理论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部分,要求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金山银山”,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获得经济社会财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关键,是地方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首次提出生态产品的概念,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生态产品兼具自然和人文属性,是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反映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和谐共存、价值共长的特点。生态产品价值凝结在人类对生态产品的保护、经营、治理投入,以及为了保护生态产品而放弃的发展和人类活动介入等机会成本之上。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建一条通道,以生态资源为基础,形成以商品和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生态产品,通过政策工具、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的保值增值,实质是将生态产品蕴藏的内在价值显化为经济社会效益。其实现的主要思路是:保护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禀赋,打造“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过生态产品溢价,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二、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夏县实践
夏县立足资源禀赋,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产业生态型、生态产业型、生态溢价型等实现方式,将生态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生态产品实现价值“保值增值”的前提。夏县坚持生态修复为先、生态保护为重、生态宜居为要的理念,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治理,加强种养业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白沙河生态公园、祁家河黄河景观、沿黄旅游公路等工程,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绿色发展相结合,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发展。
生态产业“两化”并举。夏县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当地将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生态+”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和特优产品转化升级,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围绕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统筹规划布局。打造泗交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温泉康养小镇,建设夏都文旅新城,构建特色康养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道路建设和沿途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特色饮食、民宿采摘等业态发展。实施景区景点改革,强化景区统一管理运营。提升改造A级景区,创建特色农业景区,搭建生态文旅展示服务平台。通过直接就业、景区带村辐射、“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农户”“互联网+农户”等多样化参与方式,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特色产业等实现多元化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提升生态溢价。政府搭建服务平台、树立品牌,打造“华夏第一都”“华夏第一药汤”“中国天然氧吧”“夏都四贵”,以及“特优农产品十宝”“十大特色美食”“十大文创”等特色生态产品,不断提升“夏字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生态产品溢价。
三、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
目前,县域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生态产品价值难以准确量化、生态产品经济价值缺乏深度挖掘、缺乏成熟的交易平台和交易体系、对政府资金和政策的依赖较重、缺少风险预警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1年,《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到2035年要全面建立。该意见对各县市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路径创新提供了方向。
明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时间框架。地方政府应设置具体的时间清单,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行动计划。切实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列为重要工作,融入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实现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的目标。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顶层设计,建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政策支持机制、管理机制、价值核算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完整制度框架。加快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制度、政策、实施细则。明确生态产品产权,建立具有各县市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工作。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和交易平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考核评估机制,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关键路径,是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议题,也是县域推进“生态+”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各县应尽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作者耿晋娟系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高成军系夏县县委办公室主任;李国良系夏县县委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