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高校“纲要”课“党史教学体系”设计应注重“七个有”

——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纲要”教研室设计了“党史教学体系”,旨在以党史立德树人,有效提升学院当前进行的党史“三进”工作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体系“有属性”

  教育部2023年新版“纲要”统编教材体现了高校一流思政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有效解决了党史“进教材”的问题。为促进党史“进课堂”,就需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研团队依据新版教材组织结构,结合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运用中共党史课程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从教学任务、内容、教法、师资、质量、建设各方面对“纲要”教材进行综合转化,形成具有政治标准、学术标准和教学标准的“党史教学体系”。
  其中,“纲要”课是载体,中共党史课是内核,此种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属于“课中课”模式。因中共党史课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具有专属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纲要”课与之融合后产生的新教学体系呈现较强的党性特征,彰显了鲜明的政治属性。与此同时,需注重区分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区别,要体现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的作用、贡献,要反映社会变迁、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等方面的情况。

二、任务“有价值”

  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还在于立德树人,即通过思想政治引领激发使命情怀,促进敢于担当和身体力行。方案依据党史学习相关要求,以“学史崇德”塑造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界定党史育人的内涵: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通过“增强理论自觉”“提高政治能力”做到“两个维护”,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品德;通过“激发昂扬斗志”“加强宗旨意识”和“永葆初心使命”,培育工程师职业道德。

三、内容“有特色”

  方案结合新时代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丰富党史育人的内涵。一是“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校训教育:以太行精神培根铸魂,培育百折不挠、乐于奉献的意识,以工匠精神启智润心,形成崇尚技能、革新求精的风尚,以“学史力行”培育“行知合一”的个人品德;二是“涅槃传承、匠心筑梦”的办学特色教育:以38年来煤炭及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为传承,通过以学促干、以行践学的实际行动,提升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对接新兴产业集群的能力。

四、教法“有实效”

  针对应用型本科“以工为主、务实重干”的学情,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通起来,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知识向信仰和行动转化,获得党史“进头脑”的实效。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开展“学党史”。一是以情景体验式教学增强吸引力,运用播放短视频、诵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角色扮演、地方红色资源游学等生动鲜活的历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纵深和通透的说理增强说服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作为重要理论武器,深刻阐释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深入回答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以互动式教学促进“悟思想”。一是拒绝缺乏主体独立思考的“满堂灌”,插入启发、探讨、辩论或借助“超星学习通”软件开展预习、练习、抢答、小组任务、作业互评、线上答疑、弹幕观影等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伟力;二是将实践教学与“办实事”相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志愿活动等德育实践及煤矿实景教学等产教融合实训,在干事创业的磨砺中逐步建立信仰;三是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引领“开新局”,挖掘校史、地方史、专业史、行业史或模范人物事迹中的党史资源,使学生将此作为人生事业开新局的信仰“压舱石”。

五、师资“有标准”

  “纲要”师资实施党史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普遍有中国近现代史素养,有较强的党性修养,多数兼具政治和历史两个学科背景,人数能满足全院“常态化”教学。教学中,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系列论述、《意见》为根本遵循,反复研读指定用书、新版“纲要”教材,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党史教学理论基础;二要加强党史教学素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敏锐性;三要熟悉党的丰功伟绩,善于维护党的形象和宣传党的政策;四要求真务实、笃学践行,信任和关心学生,讲课要讲出斗志、团结、信心及对党的感情。

六、质量“有保证”

  “纲要”具备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一是组织领导和上下联动,学院建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以及由院党委书记直接联系思政部党总支、分管副书记直接负责思政部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随时对授课情况把关定向和调研指导,院系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层层示范带动,思政部通过理论学习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第一时间跟进学习成果,及时吸纳上级意见并出具教学标准;二是各方协同、齐抓共管,思政课当前实行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系部主任和同行评教的“四听课”制度,以及组建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和学生就业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七、建设“有大师”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主力军,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应做塑造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成为“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
  首先,做学问之师,学院思政课存在理论功底薄、科研能力弱的瓶颈,导致课程建设后劲不足,应带着对事业的强烈责任组建教研团队,摈弃浮躁、潜心问道、紧跟前沿,产出高质量教研成果,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其次,做品行之师,积极引领和推进各项学党史活动及“大思政”建设,通过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汇聚奋斗力量,助力学子筑梦;
  再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学会用数字化赋能党史育人;
  最后,心怀“国之大者”,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高校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坚持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统一,办好让党放心、让社会和学生满意的高质量“纲要”课,切实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有效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作者: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张瑞娇 葛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06期

  • 第2023-05-05期

  • 第2023-04-29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7期

  • 第2023-04-26期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4期

  • 第2023-04-23期

  • 第2023-04-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