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首都北京之旅,让众多高校认识了晋绥首府、红色兴县;
一次全方位深度对接,将兴县与985、211等知名高校的合作推上新台阶。
近日,在首都北京,兴县与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邂逅”,恰如“金风玉露”相逢,谱写了一曲“校地合作”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五月的北京,草木葱茏、生机勃发,犹如兴县高质量发展劲头,势不可挡。
“去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4亿元,总量提升至全市第二。”
“聚焦产业转型,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百万吨千亿级铝镁产业集群。”
“积极创建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厨师之乡、全国杂粮好食材基地县,兴县正由杂粮生产大县加速迈向种业大县。”
校地合作座谈会上,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向各高校集中展示了兴县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成绩单”。
一组组数据,写下了该县高质量发展的足迹,也让各高校负责人近距离感受到该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兴县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大有可为。”
“兴县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与兴县高质量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校地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这是高校负责人与地方领导的惺惺相惜,更是县域发展与高校建设的优势互补。在这场“双向奔赴”的盛会中,各高校反响强烈,与兴县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将与该县共建高端智库示范实践基地、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基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等,在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将选派乡村振兴特派员,与该县共建杂粮教授工作站、杂粮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杂粮科技小院、杂粮融合创新中心,持续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在教学管理、老师成长、学生培优等方面给予该县帮扶与支持,通过“名校+”的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嫁接”,引领带动该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在金属增材制造材料研究、3D增材打印技术应用、铝镁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与兴县深度合作,助推材料科学和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发展到县城建设,从做好杂粮文章到助力教育振兴,兴县迈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真诚希望各高校和专家教授能为兴县的产业发展把脉支招,把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研发团队和人才引进兴县,促进科研成果在兴县落地转化。”兴县对人才的渴求无比迫切,“我们将尽可能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发展环境,确保校地双方在更深层次、更高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兴县深化校地合作的态度更是无比真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各大高校正与兴县相向而行,校地合作必将结出丰硕的共赢成果。
刘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