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组合论》从建筑空间到建筑材料,从哲学范畴到实际建造,对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本文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为切入点,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阅读整本书,将不同类型的建筑,根据作者总结出的形式美基本规律从内部空间、外部体形、群体组合三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建筑进行归纳总结。
摘要:《建筑空间组合论》是每个建筑学学生在对建筑的学习过程中必定会读到的一本书,内容非常详实、全面。本文从不同类型建筑形式的特点出发,根据作者总结出的形式美基本规律,对各种类型建筑内部空间、外部体形、群体组合三个方面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建筑空间组合论》、形式、不同建筑类型
内容概括:
全书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体系,共九章。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第三章分别阐述功能与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第六、第七章分别从内部空间、外部体形、群体组合的处理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了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第八章论述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第九章对当代西方建筑进行赏析,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空间、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建筑形式美原则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以及当代建筑的发展。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可以说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之一。古今中外,人们无不对其分外关注。居住建筑发展到现在,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整个居住建筑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息息相关。
作者讲居住建筑大致分为三类,传统民居、农村住宅和城市楼房。传统民居根据地区的不同,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与当地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农村住宅的特点是,它没有统一严格的工程做法,建筑的形式主要由当地工匠的施工技术和习惯决定,材料一般就地取材。城市楼房是现在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一般采用单元式的组合形式,少数公寓、soho类型建筑会采用走道式组合形式。
居住建筑是直接服务于人们生活的一种建筑类型,为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感觉,一般都具有小巧的尺度和亲切、宁静、朴素、淡雅的气氛。对于不同体量的住宅建筑,其立面的处理原则也是不尽相同:小体量的低层居住建筑,尤其是别墅,其受到的限制少,需要重复的元素也较少,因此形体的处理可以更加自由多样;多层居住建筑,体形一般通过局部的变化来实现,通常表现为强调整体的韵律为主,辅以跳跃性的体形变化;对于高层建筑,体形主要是由其平面和结构形式组成,局部的建筑处理造成的变化对于整体的体形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由于居住建筑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功能联系,因此在群体组合中所考虑的往往只是通过一些公共设施——托幼机构、商业供应点、小学校等把它们组成一些团、块或街坊,以保证生活上的方便。居住建筑群体组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节省用地、避免干扰、内外统一、亲切宁静。居住建筑组合基本形式有周边式、行列式以及墩式。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的瀚海晴宇住宅小区建成于2017年,项目以“云”这一自然景观为设计概念,一方面体现人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思想,同时也把整体项目打造高科技云社区的概念形象地延伸到了建筑层面。各塔楼的户型不同,包含90、180、220、330、650户型。从建筑单元平面可以看出,它采用了单元式的组合形式,楼梯和电梯组成的交通核将所有的使用空间在中间进行了组织。整个项目由9个高层住宅楼、3个生活辅助建筑及合围中心花园组成。3个生活辅助设施分别是专供小区居民娱乐的会所、物业用房和幼儿园。会所、物业用房、幼儿园一起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完整的便民设施。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的种类多样,各有特点,从中找出规律很难,但是一般它们都有共同点:即需要支持的人流量更大;结构体系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化;空间相对于居住建筑、工业建筑更加注重开放交流;往往需要更高的层高和更大的面积以满足功能的需要;一些空间会不规则,如音乐厅、商场等。
它们的空间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复的小空间,如公寓、教室、办公楼;另一类是单一的大空间,如剧院、飞机场、体育馆。这两种一般内部采用的空间组织方式也不同,教室、办公楼的主要使用单元都是由走廊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单内廊、双内廊、单外廊和双外廊。楼梯作为建筑的竖向交通工具布置在走廊的中间、两侧,或者像路易·斯康的索克生物研究中心一样单独设置在建筑平面附近,用连廊与走廊连接。对于剧院这种以大空间为主要使用空间的公共建筑,其内部一般采用广厅式进行组织,用大厅梳理使用者的流线。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建筑的外部形体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并间接地反映出了建筑的功能特点,正是千差万别的功能才赋予建筑体形以千变万化的形式。”上文提到的两种不同空间组成的公共建筑,在外部形体上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比如重复小空间的办公建筑,主要空间为办公室,它一般采用走道式空间组合形式,反映在外观上必然是呈带状办公楼建筑,并且由于功能联系较简单,往往可以凑成对称形式的长方体;或者医院建筑,主要空间为病房与诊室,一般采用走道式空间组合形式,不过由于功能联系比较复杂,一般不采取严格对称的形式。而单一大空间的建筑,如剧院,主要空间为观众厅,包括观众席和舞台。它一般通过巨大的观众厅和高耸的舞台部分的体量组合,以及门厅、休息厅与观众厅、舞台,这两部分强烈的虚实对比关系来表现剧院建筑的性格特征。再比如体育馆建筑,巨大的无柱空间比赛厅是它的主要使用空间。它通常都是以比赛厅所具有的巨大而又特殊的体量以及各种类型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外形来表现自身的性格特征。
由联创国际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无锡榭丽花园幼儿园就是典型的重复小空间建筑。整个建筑体量呈螺旋状椭圆形,从东南角开始的坡道形式的外走廊,将18个班级以及辅助房间串联在一起,并且在中间围合出一个供儿童玩耍的内庭院操场。重复的教学房间,辅以明度相同的不同色相的涂料,让建筑呈现出一种灵动的韵律感。
公共建筑的类型多样,因而在群体组合上必然是千变万化的,同样很难找出什么规律。但是如果用概括的方法至少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组成群体的各建筑相互之间功能联系不甚密切,甚至基本上没有什么功能联系;第二类是功能联系比较密切,甚至十分密切。对于前一类的公共建筑来说,群体组合受到的功能制约较少,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结合地形而使建筑体形、外部空间保持完整、统一;对于后一类公共建筑来讲,群体组合首先必须保证各建筑物相互之间合理的功能联系,还必须考虑到与地形、环境的结合,并使建筑体形、外部空间保持完整、统一。
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建筑的房间组成和功能要求一般比较简单,但却要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艺术形象使人产生庄严、雄伟、肃穆、崇高等精神感受。为此,这类建筑的平面及体形应力求简单、厚重、敦实、稳固,力求雕塑感,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性格特征。并且,纪念性建筑的空间与形体形式经常根据观展流线,采用轴线、序列的形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很成功的一个纪念馆案例。整个建筑群分三期建成,建筑大师齐康、何镜堂都担任过主持建筑师。建筑具有非常强的雕塑感,纪念馆的地上部分,顺应道路形成尖锐的锐角,并且覆盖沉重的灰色理石贴面。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沉重、肃穆的氛围。整个建筑的序列分为序曲、铺垫、高潮、尾声四个部分。游客从东南角的铺垫——悼念广场部分,进入下一个铺垫——新建纪念馆展厅部分,然后到达最主要的重点——由原纪念馆遗址部分和冥想厅组成的高潮部分,最后沿着长条水池,缓缓走近“哭墙”,到达尾声,也就是和平公园部分。
纪念性建筑的群体组合一般在保证采光、通风、防火间距等条件下,遵循参展的流线进行布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很多的纪念性建筑,都会选择用较少的建筑物,去统率更大面积的周围环境,古有天坛,今有中山陵。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作为生产性建筑,与其他类型建筑有很大的不同。生产空间虽然要考虑到人,但更多的是考虑物,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人和物尺度概念不同。一般的工业建筑,特别是重型工业厂房,无论从空间、体量或门窗设置都要比一般的民用建筑大得多。二是从容纳对象来看,容纳人的空间比容纳物的空间要灵活得多,变化更丰富,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更加单一。
此外,工业建筑也有其特有的“象征符号”,就是烟囱、水塔、冷却塔、输煤道。对于这些构筑物如果处置得当,不仅不会破坏工业建筑构图的完美性,相反还可以其独特庞大的外形而极大地丰富建筑体形的变化,并有力加强了工业建筑性格特征的表现。而工业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受到工艺流程和运输的制约,因此相互组合必须着重考虑原料进入、成品运出、职工生活便利、有污染的车间的位置这几个问题。
总结:
每次重温《建筑空间组合论》都能让我得到新的收获,这次从不同类型建筑的角度,将各个类型建筑形式的特点进行归纳汇总,让我更透彻地理解了每种类型建筑,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将它们进行互相比较,从而更好地掌握每种建筑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作者单位:王宇辉、薄文斐系北京市海淀区安置住房保障中心;张宇系北京市朝阳区德悟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王宇辉 薄文斐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