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兴县:努力建设全国知名小杂粮基地

  本报吕梁讯 9月5日,2023年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拉开序幕。本届博览会秉承“展示成果、促进贸易、推动交流、扩大影响”的办会宗旨,以“粟米作物与全球粮食安全”为主题,分别设置了高级别座谈会、县长论道、杂粮宴品鉴会、主旨报告、专题论坛等系列活动,凝聚政府、科研院所、主流企业等各领域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协助,持续推进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以“发展小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县长论道活动中,来自省内外杂粮主要产区的5位重要嘉宾:武安市副市长宋理达,伊川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常光磊,敖汉旗副旗长张议,武乡县副县长史小兵,兴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贺建强分别就杂粮产业发展、品牌塑造、产业帮扶等议题展开互动与交流,并针对小米产业招商引资,就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介绍各地的做法优势,建言献策。
  大家一致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小米主要产区,要讲好小米故事,做大做强小米产业,不断提高小米附加值,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新的力量。
  贺建强从兴县的历史文化、杂粮产业发展、品牌塑造、种业基地建设、小米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等方面做了介绍。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2年兴县被命名为“山西杂粮之乡”“杂粮美食之乡”,全县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杂粮产业链产值已达10.24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5%,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名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据了解,2022年,兴县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创建了200亩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初步筛选出适宜兴县种植的24个杂粮品种,尤其是中谷19号和中谷25号增产幅度明显。2023年,继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通过“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5000亩杂粮种业基地和20万亩绿色杂粮基地。同时,成立了晋绥杂粮研究院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在规划建设晋绥杂粮博物馆、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杂粮特色小镇和杂粮交易市场。兴县正由杂粮生产大县向种业大县迈进。
  此外,兴县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千方百计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扶持培育本土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其中,杂粮加工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同时,培育杂粮加工县级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33个、杂粮种植大户1600余户,实现全县谷子、高粱、豇豆、大豆等小杂粮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贺建强表示:“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兴县将继续围绕创建‘中国杂粮之乡’目标,同步构建餐饮文化和杂粮全产业链体系,持续抓好杂粮种业基地建设,努力建设全国知名小杂粮基地,强势打响‘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兴县杂粮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附加值,助推群众持续增收。” (刘宪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3期

  • 第2023-09-02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30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