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更时尚

——2023黄河非遗大展综述

  •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本报记者王昕摄

  •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奔流,孕育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独特文化,黄河流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标识,镌刻着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印记。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11月7日至11日,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为期5天的展会中,来自沿黄九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集体亮相,为省内外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非遗盛宴。观众不仅可以纵览黄河沿岸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还能近距离学习非遗技艺、体验非遗魅力、品尝非遗美食。

    了解非遗,沿黄九省(区)非遗项目各美其美

      在此次大展中,“非遗好物”的制作技艺让人惊叹,这些技艺通常是由传统的手工艺人通过多年的传承和实践而积淀的,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反映了当地的传统风俗和审美观念。
      芮城布艺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丝绸、棉布为主料,用丝线或小布料装饰而成,多做成小动物形状。大展期间,芮城布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雅婷的布艺展品吸引了很多观展市民。“我今年已经74岁了,年轻时被称为‘巧姐’,现在大家都叫我‘巧娘’。参加这次大展,就是想让更多人认识我们的芮城布艺,并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张雅婷说。
      葫芦音似“福禄”,寓意吉祥美好。葫芦作纸,以火为墨,烙刻作画历史已有千年。陶瑞珍是宁夏葫芦刻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只见她手腕轻微移动,伴着细缕青烟升起,一朵牡丹花便在葫芦上悄然“绽放”。陶瑞珍告诉记者:“烙画,讲究细致入微。灵动的呈现,全凭手中一股巧劲,手握烙笔,平心静气,一挥而就,所画线条才有筋骨。前些年,我在传统烙画手法上尝试引入刺绣、剪纸等技法,葫芦画更显立体传神。现在,我开办了培训班,希望能把葫芦烙画技艺传承下去。”
      展会现场,由十几张山羊皮做成的羊皮筏子赚足了观众的眼球。甘肃羊皮筏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德宝介绍:“羊皮筏子的制作技艺很难,从羊颈部开口,将整张皮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尤为关键的是加热羊皮、拔羊毛。之后还要用嘴给羊皮里吹气使皮囊膨胀,这样既保证了湿度,又确保了吹好的皮囊圆圆鼓鼓。我30秒就可以吹好1个羊皮囊。”
      内蒙古阿拉善的地毯织造技艺、四川的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陕西的钱纹罐烧制技艺……大展期间,沿黄九省(区)非遗项目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有黄河文化的统一风格,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这些历经千年、流传至今的非遗技艺必将如同黄河奔腾,经久不息。

    爱上非遗,大展期间亮点纷呈

      沿黄九省(区)花馍联合亮相、特色非遗表演轮番上阵、游戏介入增强互动体验……2023黄河非遗大展期间可谓亮点多多。
      百鸟朝凤、龙凤呈祥、二十四节气等来自沿黄九省(区)的花馍,以矩阵形式出现在展厅,体现了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刚与他的团队历时40天精心制作的春分、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花馍,每个上面都标注了节气名称,并用与节气相关的图案作为装饰,如:立春时,农民拉犁耕种;清明时,牧童骑黄牛;立夏时,荷花微微荡漾……生动展示了节气与农事生活的历史渊源。
      作为非遗大省,展会期间我省还组织太原、忻州、吕梁、临汾、运城5市特色鲜明的表演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定时定点开展非遗展演,绛州鼓乐、北路梆子、临县伞头秧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上阵,生动展现了我省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黄河九曲、数动非遗”主题展区,植入多项黄河流域非遗的游戏《妄想山海》上线了全新版本,集中展示了腾讯游戏同省文旅厅联合打造的黄河非遗数字化成果,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驻足观看。腾讯游戏相关负责人表示,腾讯游戏一直在尝试以更丰富、更新鲜、更数字化的方式传承非遗,让非遗走近年轻人、让非遗更有趣、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黄河面食文化”主题展区,山西面食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彦芳、徐振海带来的骑独轮车削面、踩高跷摇呼啦圈吹面气球等表演,成为大展的另一大亮点。各类精彩的非遗表演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呼,纷纷感叹山西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承非遗,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11月6日,大展启幕前夕,作为本次大展重要活动之一的《歌从黄河来》非遗民歌展演精彩上演,展演组织集结了沿黄九省(区)23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演出团体,以“民歌+非遗”的独特舞台形式,共同唱响了一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河”唱;
      11月7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暨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就大力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加快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和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同日,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视角,围绕“黄河流域农耕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主旨演讲;
      ……
      据了解,大展期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根本目的都在于更好地传承非遗。11月9日,山西省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2023黄河非遗大展现场,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从小树立起非遗保护传承的责任意识;11月10日,来自闻喜东街实验小学的30多名学生参观了“黄河九曲、数动非遗”展区后说:“太精彩了,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非遗”。当天,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儿童教育中心的20多名特殊儿童也来到2023黄河非遗大展现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在传承人帮助下参观了非遗展示、体验了花馍制作、品尝了晋祠桂花元宵。活动中,非遗传承人耐心指导,给孩子们创造了很好的动手感知和与社会交流的机会。
      据了解,大展开展以来,每天都吸引大量学生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开展研学活动,成为大展的一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展还对格萨尔(果洛)文化生态保护区、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试验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沿黄省(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果进行展示,将黄河文化传承和流域生态保护并重,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展聚焦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赋能高品质生活,力求打造一场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非遗时尚“潮”会,努力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让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同时,通过举办大展,让沿黄九省(区)交流互鉴、形成聚合力,携手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探索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本报实习记者李京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11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8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6期

    • 第2023-11-05期

    • 第2023-11-04期

    • 第2023-11-03期

    • 第2023-11-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