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方山县年轻干部能力提升“铁肩计划”第一期培训班开班,这是把年轻干部打造成能扛重任、勇于担当的重要举措,笔者有幸成为“铁肩计划”培训班的一员。
在笔者看来,作为年轻干部就是要挑起时代的重担,从思想上、行动上发挥新时代年轻干部的优势,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守正创新,接受在基层工作中的考验,破解基层工作中的难题,在千条线一根针的基层工作中,站稳自身立场,俯身实干,练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品格。
巍巍吕梁山、泱泱湫水河,是养育革命的摇篮,是延安圣地的屏障。开班第一天,方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雒完全带领“铁肩计划”第一期培训班全体学员赴临县进行“理想信念”单元学习。
在位于临县三交镇双塔村的中央后委机关旧址历史陈列室中,全体学员仔细听讲解员的解说,所有的故事都让大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从讲解员的话语中,笔者了解到中央后委驻临县历史陈列室主要包括中央外事组旧址、中央书记特别会计室旧址、毛主席路居、叶剑英旧居、杨尚昆旧居和邓颖超旧居等。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行军是艰苦的,可前途是光明的’”。讲解员如是讲解。通过参观和听取讲述,让笔者感到最为骄傲的就是人民的力量。1947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晋绥边区就支援供给陕甘宁边区棉衣3万套、粮食4.2万石、炮弹4600发,还有大量的经费和黄金。
为了保证前线粮食充足,吕梁老百姓克服了种种困难,翻过吕梁山、太行山,用肩膀扛起了前线军人的口粮。从此不难看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笔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不会忘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一定会与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奋战在攻坚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合力攻坚克难,攻克最后的堡垒。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位于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讲解员的精彩讲述,让大家身临其境。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各解放区。1946年秋,中共中央西北局留守处来到林家坪镇南圪垛村驻扎。1947年8月,国民党大军围困陕北,进犯延安,贺龙、习仲勋等革命家在南圪垛村出色地完成了统筹后方、支援前线的艰巨任务。
这里镌刻了革命伟人的不朽伟绩,一间间破旧的窑洞承载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它向人们展示了淳朴善良、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的吕梁人民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最后一站,大家来到了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处。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高27米,意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8年东渡黄河,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浴血奋战27年。
据解说员介绍,当年为了统一指挥作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机关,由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村乘船东渡黄河,在山西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登岸。
在这里,大家不仅了解了毛主席东渡黄河背后的故事,而且铭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险阻、艰苦斗争的光辉历程。在黄河之畔,全体学员齐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保卫黄河》等革命歌曲,歌声慷慨激昂、宏伟嘹亮……
追寻红色足迹,不忘红色精神。一路走来,身临其境,传递给每一个人的是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的红色革命精神。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全体学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入党誓词是无数共产主义战士在实践考验、战争洗礼、积极斗争中总结的“信仰”,并且成为这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队伍”中,每一个共产主义信仰者的人生信条。
让笔者特别难忘的还有一件事,11月25日,方山县政协副主席、方山革命史研究专家李海林,以“百年方山”为主题,给大家讲述了方山百年的故事,诠释了12字的“吕梁精神”内涵——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
伟大的事业孕育出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吕梁精神”是在吕梁山脉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孕育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吕梁人民革命和建设制胜的法宝。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方山人,笔者将全面学习践行“吕梁精神”,不仅要有勇于担当的使命,在基层工作中争做“仙人掌”式干部,努力做到上面开花(指有理想、敢作为、有担当)、中间有刺(指有原则、守底线、懂拒绝)、脚下有根(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务实办事),更要认真领会武有平、杨安胜老师为全体“铁肩”学员讲解的党建论文撰写的内涵,提升自身素质,服务基层,发扬好红色精神、吕梁精神。
“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是笔者的座右铭。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在发展浪潮中,勇担使命,奋楫新程,不忘革命先辈用热血与革命激情所浓缩的精神源泉,在面对困难时,不怕苦、不怕累、直面问题、善于斗争、敢于斗争。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要珍惜先辈创造出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有咬定目标不松劲的干劲,为方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系方山县积翠镇胡堡村大学生村官 肖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