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平顺,一抹净蓝浮现于苍穹,无论身在哪个角落,这片净蓝都能让人心旷神怡。根据长治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长治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专报(2024年第1期)》通报,2023年,平顺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7,同比下降11.3%,位居全省第3位,绝对值和改善幅度均位居全市第1位。
近年来,平顺县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在增绿、减排、严管上下功夫,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山青城绿生态美
近年来,平顺县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坚持增绿治绿不断线,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厚植生态底色,筑牢生态屏障。截至目前,全县林草总面积达到226万亩,林草覆盖度达到81.43%。其中,2023年完成太行山生态修复1.4万亩,补植补造1.2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原来的荒山秃岭已经呈现出“高山远山松柏山、低山沟凹花果园、背坡核桃地埂花、阳坡花椒连成片”的喜人景象。
在做好荒山绿化“加法”的同时,平顺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积极做好城市绿化“减法”,搬迁了青羊镇政府、红十字会等单位和居民住房,规划建设了府后公园、体育公园等多个口袋公园、绿色驿站,因地制宜实施见缝插绿、街角延绿、设施添绿、随路增绿、垂直布绿,县城绿化面积达到16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6.8%;绿地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绿地率41.6%;公园、小游园数量增加到17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7.4%,广大居民推窗见绿已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每天清晨在体育公园锻炼的王大妈说:“政府拆房建绿,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我每天早上出来锻炼身体,看到绿色就心情舒畅。”
天朗气清空气优
蓝天是最美的画布,景物是最好的颜料,湛蓝的天空无边无际,云朵像是一团团棉花,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大片”。
这几天,平顺人的朋友圈又被“平顺蓝”刷屏了。“虽然天气寒冷,但看着通透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异常清爽,一切烦恼和忧愁都烟消云散了。”平顺中学学生小李说。
物流运输司机江师傅对记者说:“平顺的空气就是好,冬天尤其明显,每次来这里送货我都多停留一些时间,多呼吸点儿平顺的空气。”
近年来,平顺县在统筹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在“遏增量”和“减存量”上两手抓。一方面,强化源头控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审批“总量指标”和“总量许可”双重控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制药、服装、电子商务等产业,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推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网格化管理,“转型、治企、减煤、管车、降尘”多管齐下,建材企业基本完成无组织排放治理,工矿企业实现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燃煤小锅炉全部清零,冬季清洁取暖替代改造3万余户,公交车全部改为新能源汽车,狠抓扬尘、禁煤区煤炭管控及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坚决守护“平顺蓝”。
通报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该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国家修订评价指标以来最低值,空气质量六项评价指标“五降一平”,连续3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守护环境景色新
“我们正在联合交警、公路等部门开展流动路查路检,对柴油货车进行尾气监测,查处车辆超标排放、物料扬尘脱落等行为,坚决消除大气污染隐患。”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平顺分局环境监察大队执法大队队员张伟说。
平顺县始终将生态环境执法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强化执法制度和执法能力建设,打造出一支有灵魂、有规矩、有血性、有担当、有温度的生态环境执法铁军,为该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保驾护航。
“2023年,我们有序开展了‘百日攻坚’‘利剑斩污’‘三同时’‘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12369’环保热线值班制度和管理办法,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检查企业140余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0余个,执行行政处罚案件10个,查处沿路抛洒行为87起,实地查勘并依法依规分类处置群众反映问题22件,受理率、处理率、回复率达到100%,形成了‘有污染、必严惩’的强大震慑,有力促进了环保工作高质量推进。”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平顺分局局长王永胜说。
与此同时,平顺县持续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国控王家庄断面水质均值达到二类标准,全县无劣五类水体,水环境质量达到并优于省、市考核要求,全县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率由16.56%提升到20%以上。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平顺县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高分答卷”为百姓幸福生活增光添彩。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管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