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山西省农商银行:金融“活水”润乡情

  •   晋商肇始于夏商,鼎盛于明清,贯穿其中的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影响激励着一代代山西人“走西口”,生意遍布中华大地,足迹横跨欧亚大陆,创造了人类商业史的灿烂与辉煌。
      今天的新晋商,已经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商帮,发展成为具有现代经济特征的群体,他们坚守晋商精神,不仅创造了傲人的成绩,而且已成为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经贸交流的重要力量。
      晋商的叱咤风云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这片凝结着晋商传统的土地上,“新晋商”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作为他们眼中的“家乡银行”“百姓银行”,山西农信人也背着“背包”走遍千山万水,为千家万店送去了“家乡味”的金融服务,用“真金白银”为续写“新晋商”传奇保驾护航。

    跟着老乡闯市场

      “有人的地方就有咱永济饺子!”“只要出去开饭店,回来都能腰包鼓。”过完年,在外开饭店的永济人又要收拾准备,离开家乡,奔赴“钱”程,开始了新一年的勤苦辛劳。多年来永济人凭着扯面和包饺子的手艺,把饭店开遍全国,永济饺子、扯面的品牌也响亮了全国。
      永济扯面、饺子馆凭什么开遍全国,永济老乡凭什么把小饭店开成“全国品牌”?扎下根、淘出金?除了永济人民的憨厚朴实讲诚信给咱招来了很多回头客,还有啥诀窍?那就是家乡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
      去年8月,在北京经营“永济饺子”“扯面”的老杜专程从北京回到家乡,来到永济农商银行张营支行。两个多小时后,他的账户收到了张营支行发放的60万元贷款。
      “就等着米下锅了,不然也不会专门从北京跑回来。”老杜说,“下午5点多的动车回北京,得抓紧时间装修饭店呀!”20多年的摸爬滚打,令他在北京已经开了三个饭店。据不完全统计,像老杜这样在外从事餐饮行业的永济人有2万余户、10万余人。
      老杜能拿到这笔贷款,得益于永济农商银行开展的“外出拓客”常态化行动。去年4月,该行组织外拓小组奔赴北京,与在京从事餐饮行业的永济籍老乡齐聚一堂,叙乡情、话发展,畅谈共富愿景。此次北上,永济农商银行实现预约授信119户、金额3290万元,打赢了该行“外出拓客”的首次战役。老杜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从北京到陕西、从天津到河北再到河南……老乡在哪里,我们的金融服务就跟到哪里。”永济农商银行外拓小组的工作人员,围绕“拓前”“拓中”“拓后”三方面,用心用情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一个区域、一类客群、一款产品”的整体原则,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简化办贷流程,全面实现客户“一键申请、只来一次、一天放款”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源源不断将家乡的“金融活水”引流给在外打拼的老乡,目前永济农商银行已先后为2500余户在外创业老乡发放扶持贷款4.8亿余元。
      而在我省人口大县临县,临县农商银行则将赴临县籍务工人员聚集地太原、吕梁市区外拓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拓营销和后续服务模式,帮助异地“新市民”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

    千里送“贷”情义重

      某日清晨,身着山西农信制服的两名客户经理出现在云南昆明螺狮湾商贸城,这里是云南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在这里,聚集了300多户平遥籍商户。
      两名忙碌的身影就是平遥农商银行达蒲支行行长老杨和他的同事,从平遥出发,到2000公里外的昆明,他俩用时不到一天,而此行的目的,就是把“商会贷”送到平遥老乡手中。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针织业为代表的平遥商人走向武汉、成都、昆明等地,成立平遥商会。据统计,现如今平遥商会已覆盖全国数十个城市。而“商会贷”是平遥农商银行根据在外经商客户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一款金融产品,具有随用随贷、授信期限长、授信额度高、使用简便,且卡费、年费、信息通知、线上转账等费用全免等功能。
      因为大量的工作,使得该行工作人员都来不及品尝云南当地美食,每天以盒饭充饥,将更多的时间留出来服务“老家人”。回到酒店后,他们依旧不停,整理客户资料,也为第二天的业务办理做足准备。经过十多天的奋战,老杨和他的同事“战绩”不菲,为44户商户授信1680万元。
      “真没想到平遥农商银行会不远千里,为我们送来金融支持,三年疫情,对我们影响太大了,资金紧张真是我们的大问题。”做泳衣批发的范老板激动地说道,“你们这是千里送贷款、礼重情更重。”
      平遥农商银行还紧抓春节返乡契机,积极与县政府对接,组织开展了平遥县异地商会企业家新春座谈会,用熟悉的乡音问候他们在外工作、创业、经商经历及近况,探索“农商银行+地方商会”合作新模式,将惠民热情的农信服务带到“在外游子”的店门口。

    老乡们的坚强后盾

      “异地融资渠道少,融资难。”这是在外经商户们的共同痛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信人“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普惠情怀。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董先生的玛钢经销店内,订单络绎不绝,仓库内一车又一车的成品正在运往各地。听闻是太谷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授信,乡音拉进彼此的距离。工作人员一边调查,一边交流,根据董先生需求,为其办理了300万元的授信。
      太谷玛钢2022年入选山西省级特色专业镇,太谷玛钢专业镇集聚了112家铸造企业,汇聚了3万名从业人员,间接带动10万人就业,遍布全国3000个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太谷铸造的产品越来越高端、越来越精细,一个个玛钢零件跑向全国、奔向全球。太谷农商银行组建13个走访调研小分队,带着本土银行的“乡情”走访了26个省市的玛钢管件批发市场,面对面宣讲优惠政策及特色产品,实地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全面满足玛钢企业上下游客户需求。
      为塑造玛钢行业新优势,太谷农商银行还持续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专属的“乡亲贷”,把资金送到“老乡”手中。截至目前,太谷农商银行已支持玛钢企业下游经销商169户,发放贷款1.51亿元。
      “还是家乡的农商银行服务好,我非常满意,尤其是他们每年的欢送服务和日常的信贷服务,真是做到我们心里面去了。”一名长子县外出务工带头人说道。在被誉为中国美发之乡的长子县,长子农商银行依托“晋享贷”平台,将办贷渠道搬到线上,实现“无纸办贷,快捷放贷”。同时依托于创业贷款、贴息贷款等低息信贷产品,对有意愿、有思路、有行动的外出人员予以贷款支持。
      不仅如此,在各地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吕梁山护工”“五台泥瓦匠”“繁峙绣娘”都已经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劳务品牌。
      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从“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到如今“有山西商人的地方就有山西农信的服务”,从“汇通天下”到如今“信合通天下”,作为根植于孕育晋商辉煌与华夏金融基因热土之中的山西农信,“扎根三晋,服务‘三农’,融通城乡,富民强省”的初心始终如炬!

    李明辉 王学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23期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21期

    • 第2024-02-20期

    • 第2024-02-19期

    • 第2024-02-09期

    • 第2024-02-08期

    • 第2024-02-07期

    • 第2024-02-06期

    • 第2024-02-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