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芳
本文论述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素养,即政治素养、知识素养、文字素养、人格素养。政治素养集中体现在新闻的党性原则上;知识素养要求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文字素养要求正确处理好新闻稿件长与短、朴实与华丽、记者与编辑文字风格的关系;人格素养要求编辑诚实正直、爱岗敬业、耐得住寂寞。
一、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集中体现在新闻的党性原则上。一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坚定:二是要有把握宏观大局的能力。
编辑不只是“文字匠”,更重要的是把关者。收到一篇稿件,首先要看稿件的政治倾向,还要看稿件所反映的内容在当前的大局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以决定稿件的取舍和删改。新闻不仅要传播信息,更要引导舆论。因此,编辑还是稿件的组织者,要根据此时此地、彼时彼地的不同情况,根据宏观大局的需要,下功夫组织稿件。
编辑的把关职能以及组织稿件的工作尤为重要。组织工作有大有小,有全局和局部、布局结构和具体稿件之分。制定报道计划、策划报道战役,是全局性的组织工作;重大战役报道、深度报道、追踪报道、系列报道等,是局部性的组织工作。而日常对新闻事件、新闻专题报道稿件的组织,则是具体的组织工作。所有这一切,都与编辑的政治素养、政治敏感性密切相关。
二、知识素养
编辑的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能博古通今,是当好编辑的重要条件。如果说记者应成为某些方面、某些问题的专家的话,编辑就应该成为把这些方面或问题同与之有关联的其他方方面面相联系的研究者,成为把一个方面放到整体大局中去考虑、凸显的组织者。
研究问题既深且广,知识结构既专且博,这种更高的要求,不论对编辑还是记者,都是一样的。一方面,编辑应该是出“点子”大师,在散乱的素材、信息中敏锐地发现主题、提炼主题,指导记者写出新闻来;另一方面,根据客观形势需要,组织专题或系列报道甚至战役性报道,出“点子”就是做组织工作,“点子”如何,同编辑的政治素养和知识素养密不可分,是对编辑思想文化水平的重要检验。
由于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相对较多一些,记者的知识更新速度在客观上比编辑更快,所以编辑对这个问题更应该加倍地注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别无他法,惟学而已,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勉励,更是客观现实决定的。因此,笔者认为,除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整、广泛程度外,好不好学,善不善学,这本身就应该是编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文字素养
文字素养对于文字编辑来说太重要了,但有一部分编辑对文字问题不太重视。一篇新闻稿件的见报要经过许多“关口”,笔者认为,一个好的编辑应该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种文字关系:
长与短的关系。新闻应该尽量地短,尽量地新。新闻稿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对于一篇没有新闻价值的稿件一百字仍嫌长;相反,新闻价值大、内容丰富,又做到了文字精炼,就不应片面地用字数来限定。长与短的另一个问题是句法,作为新闻作品,多用短句,让人易读易懂,无疑是对的;作为编辑,将长句子改为短句子的本领,很能体现其文字修养水平。
朴实与华丽的关系。新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体,崇尚朴实直白的文风,但并不排斥声光色电。就各种体裁的新闻而言,要使其真实性凸现,应直截了当、实实在在;而要使受众喜闻乐见,又需要有适当的描写和形容。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朴实”过头,容易流于呆板、枯燥,令人生厌;“华丽”无边,则变成矫揉造作,同样令人生厌。实际工作中,记者所写的稿件,两种倾向都有。根据稿件的情况,将文字掌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是对编辑文字素养的检验。
记者的文字风格与编辑的文字风格的关系。作者、编者,各自的词汇系统、语言习惯不一样,因而导致文字风格千差万别。有的编辑,本身的文字功夫不浅,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即爱用自己的文字风格去代替记者的文字风格。一篇稿件编完,主题未变,字数未压缩或压缩极少,而作者原有的文字几乎荡然无存。如此编稿,极容易使稿件成为千人一面,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就编稿工作而言,笔者认为,无风格便是编辑的风格,这对编辑的文字风格和水平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人格素养
诚实、正直、爱岗敬业等都是做编辑的基本品格。对编辑这个职业来说,人格素养中还有一条特殊的,那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寂寞是相对记者而言。大多数编辑都有当记者的能力,然而工作需要你在“后方”做默默无闻的工作,的确寂寞。耐得住寂寞,要求编辑有很强的职业感,把新闻事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毫无保留地贡献才华,为之无私努力地奋斗。
综上所述,编辑这项工作很辛苦,但是,苦中有乐。当你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圆满完成各项编辑任务的时候,当一篇稿件经过亲手加工润色,以完美的形式同广大受众见面的时候,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和充实。(作者单位:清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