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侯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亮点展示

  立秋后的侯马,天气依旧炎热。但是,比天气更热的是全市农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掀起的高潮。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产业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强化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高起点推进,大力度落实,一个个亮点不断涌现……

做大产业规模
夯实发展根基

  8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侯马市张村街道办事处褚村鸿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鸡场。这座已发展成全省第二大规模的养鸡场,现存栏蛋鸡120万只,日产蛋3.5万公斤。
  该公司养鸡场的发展壮大,是侯马市在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夯实发展根基的一个鲜活例证。
  更让记者感兴趣的是,鸿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大数据和5G技术,大幅度提升了养鸡场技术水平。该公司总经理曲新辉指着一排排现代化仪器、仪表说:“这些设备通过5G网络与鸡场相连,可以看到每只鸡喂料、喂水等具体环节和相关参数。”
  在该养鸡场收蛋车间,10余名工人在全程智能化收蛋流水线上不停地忙碌着。一枚枚鸡蛋经过清洗、烘干、检测、消毒、打码、分级后,“坐”上收蛋自动化流水线,再“走”进包装盘,最后被码入包装箱。
  在收蛋流水线车间外,工作人员正在往3辆陕A牌照的大卡车上装成箱的鸡蛋。该养鸡场的销售负责人说,由于鸡蛋品质好,多年来在西安的各类市场很受消费者欢迎,时常供不应求。
  曲新辉告诉记者:“为继续扩大公司鸡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千万工程’抓产业经济的经验,及时制定了扩大蛋鸡养殖规模的规划。据此,我们在翼城县南梁镇西郑村、里砦镇张桥村等地布局建设了3个大型养殖场,力争在3年内使存栏蛋鸡达到200万只。”
  走出鸿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鸡场,记者又来到侯马市新田乡东庄村的山西鼎醯坊醋业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传统古法酿造工艺和配方,选用优质的大麦、豌豆等原料纯粮酿造,醋的色泽红棕透亮,酸味之余透出一丝甘甜。在该公司直播间里,工作人员陈璐正在直播卖醋。仅这一家企业,每年销售醋就达20万公斤。
  东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新胜说:“像山西鼎醯坊醋业有限公司这种规模的醋厂,全村共有6家,每年产醋总量达150万公斤,已成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该村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0亩的醋产业园区,把“东庄米醋”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创新激励方式
提高农民素质

  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农民素质提升就是关键一环。基于这一理念,侯马市在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聚焦农民素质提升,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东庄村的做法就值得学习借鉴。
  近年来,东庄村开展了“卫生健康星”“诚心公益星”“勤劳创业星”等“十星”评选活动。具体办法是,每月组织老党员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以及在村民中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威信的村民,入户评选一星,当场评分兑现。获评者可凭积分在村“健康银行”指定的超市兑换物品。
  “前不久,俺家被评为‘卫生健康星’,用200积分在村‘健康银行’指定的超市里领取了米、面、油。”今年60岁的村民张红岩说。
  据了解,每年年底,东庄村要把当年评选出的“十星”人物照片在村主要街道悬挂宣传。
  正因如此,东庄村民把评星当作大事。有一次,评星小组进入村民李浍河家,看到他家茶几上的烟灰缸里塞满了烟蒂,而且李浍河本人还在一旁不停吸着烟。根据“卫生健康星”的评分要求,家中不能发现有烟头,否则扣两分。所以,他家被扣了两分。看到别人家此项都得了满分,他十分内疚,从此戒了烟。
  结婚宴、生日宴、寿宴、白事宴,在一些农村十分盛行,相互攀比加重了村民的负担。但东庄村规定,升学宴、生日宴、寿宴,一律不能在村里办,白事、红事,必须向村文明理事会报备,红事12个菜,白事10个菜,从此相互攀比之风在该村被彻底刹住。
  随着村民素质不断提升,东庄村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变化,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山西省标杆村党组织”“山西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采取真招实策
强化基层治理

  位于侯马市东郊的乔村,近年来依托城区发展需求,先后建起了旧货市场、菜市场,又联合侯马汽车运输公司建起了汽车东站、商贸一条街等,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也不断增长。
  经济发展了,村民手里有钱了,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认为,不是村民手里有钱了,吃穿不愁了就是幸福。只有强化农村基层治理,才能使村民幸福再加分。
  记者走在乔村进村长约1公里、宽20余米的双向4车道上,如同走在城市宽敞的大街上。路两旁栽植的各种花木,含笑迎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铁娃向记者介绍:“这条路,目前是侯马各村最宽的一条进村道路,也是侯马农村绿化档次最高的一条道路”。
  在通往乔村主街道的进村口,建起了巡逻治安亭和村民说事议事亭。
  在巡逻治安亭,有5名巡逻队员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巡逻队员认真负责,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以前村里经常发生外地人进村盗窃案件,但自从巡逻治安亭建成后,村里再没发生过小偷入室盗窃的现象。村里还购买了专用消防车,由巡逻队员兼职村里消防员。村民们对此大为赞赏,把巡逻队员当作他们的“守护神”。
  在村民说事议事亭,每天都有一名村委值班,倾听群众对村里工作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村民可以当面锣、对面鼓地说事议事。说事议事亭成了村干部倾听群众心声、改进工作方法的“信息来源”。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乔村文化活动中心,每个星期六晚上都有戏曲演出,平时也有舞蹈、歌曲、时装秀等表演。
  像乔村一样,侯马市在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许多村庄容貌变美了,治安好转了,村民心气更顺了,乡村振兴的正能量更足了!

本报记者张文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18期

  • 第2024-08-17期

  • 第2024-08-16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4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12期

  • 第2024-08-11期

  • 第2024-08-10期

  • 第2024-08-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