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跨越“数字鸿沟” “点亮”智慧乡村

——探寻数字大同云州模式

  在我省广袤的土地上,大同市云州区正以独特的步伐,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成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的璀璨明珠。
  作为我省率先探索智慧农业、数字治理新路径的地区之一,云州区通过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支撑平台的搭建以及数字应用场景的拓展,奋力构建以应用场景建设为核心、高起点多技术相融合、统一城乡数字平台一体化的数字云州模式,以实际行动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智慧画卷。

信息基础设施:筑基固本,畅通数字血脉

  “现在村里上网快得很,宽带进了家,孩子上网课再也不卡顿了。”云州区倍加造村的张改梅站在自家小院里,指着远处的通信塔感慨地说。
  在云州区,一座座智慧基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通信的桥梁,更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坚实基石。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可视化智能基站近200座、物联网智能站120座。
  这些设施遍布全区各地,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输,为智慧云州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高速光纤网络、4G/5G通信网络的深度覆盖,为云州区插上了数字翅膀,让信息自由翱翔于每一个角落。

公共支撑平台:搭建桥梁,促进资源共享

  在云州区,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农村电商创业者吴学军感慨地说:“自从参加了区里的电商培训,我的小店铺去年销售额超过20万元,成了村里的‘明星店铺’,村里十几户人家都愿意和我一起做电商。”吴学军的故事并非个例,全区118个乡村服务站点和412个网店,如同星星之火,照亮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据统计,云州区已累计培训电商人才超过1.6万人次,短视频直播培训更是激发了乡村青年的创业热情,孵化出19名本土网红,网络零售额突破1.2亿元大关,真正实现了“鼠标一点,农产品飞向全国”。
  在黄花智慧农业基地,许堡村的薛俊仙站在田埂上,望着满眼绿意,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以前种黄花,全凭经验,现在有了智能监控,啥时候浇水、施肥,手机上一看就知道,既省心又高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乡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云州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智慧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这两个平台如同数字世界的“双引擎”,不仅实现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多元化功能的集成与融合,还促进了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渠道的畅通,有效激发了乡村经济的活力。通过平台的桥梁作用,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被逐步打破,资源得以高效配置与共享,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字应用场景:创新引领,点亮智慧生活

  “以前去市里看病要起早贪黑,现在通过远程医疗,在镇上的卫生院就能得到专家的诊断,真是太方便了!”杜庄村村民李爱国对智慧医疗赞不绝口。
  在数字云州的建设中,云州区尤为注重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实践。从智慧农业到智慧医疗,从智慧教育到智慧养老,一系列数字应用场景落地生根,悄然改变着全区人民的生活方式。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农业生产实现了精准化管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在民生领域,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项目的实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化,云州区以“智”绘蓝图,拉近了城乡之间的“数字距离”,正逐步实现从“治理”到“智理”的华丽转身,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智慧城市的魅力。在这里,数字将不再是技术的代名词,而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翁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19期

  • 第2024-08-18期

  • 第2024-08-17期

  • 第2024-08-16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4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12期

  • 第2024-08-11期

  • 第2024-08-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